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学655经济地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霍夫曼系数
【答案】霍夫曼系数是指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2. 国外直接投资
【答案】国外直接投资是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国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3. 支配效应
【答案】支配效应是指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即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4. 新经济地理学
【答案】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它侧重用经济模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地理现象,并试图将其纳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6. 门槛人口
【答案】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门槛人口是指被供给的人口,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7. 区域产业结构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具有条件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
8. 《货殖列传》
【答案】《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9. 极化效应
【答案】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10.关联产业
【答案】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
二、简答题
11.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
,区域在经济【答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把区域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资源的“转换器”
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经过产业结构的转换,就生产出了所需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即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他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 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主导产业越先进,就越有能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区域内新旧产业更替快,区域经济组织就会充满活力。这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就越有推动力。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具有高结构性效益。
1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及途径。
【答案】(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①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②可以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为通过区域合作来帮助欠发达区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③可以有效地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①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只有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中,各个区域才能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自主发展,公平竞争,依据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
②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取消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区域壁垒,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使要素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作用下在各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③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具体包括区域之间产业的竞争与分工、区域之间产业的合作、区域之间产业转移。
④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协调区际经济关系,构建联动、有序的经济区域等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⑤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企业跨区域发展在实现本企业扩张的同时对所涉及的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刺激和推动作用,并能够密切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
⑥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a. 扩大中央在欠发达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对外交流的条件;
b 同等条件下,优先在欠发达区域布局有区域意义的重点建设项目:
c. 引导外资投向欠发达区域;
d. 增加对欠发达区域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
e. 适当进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予欠发达区域财政支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