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还要实现外部均衡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

,(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且伴随着稳定通货和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充分就业。

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汇率政策。粗略地说,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然而,若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工具就无法使用。这时,仅剩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例如,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 如果这时的国内经济处于疲软、萧条状态,从国内角度则需要实行扩张性政策。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紧缩,则难以同时扩张; 要扩张也难以同时实现紧缩。两方面的要求确实无法同时实现。同样,当一国国际收支盈余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时,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左右为难。对于这一矛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答案】

2. M0, M1与M2

【答案】M0, M1与M2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所谓

,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

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O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O 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3. 分离定理

【答案】分离定理是指函数将决定投资者在效率边界上的具体位置,就是说,效用函数将决

定投资者持有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份额的作用。根据分离定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风险资产的选择。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对每一项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各资产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资产组合集合及其效率。在这一阶段内,投资者只需考虑每项资产的期望收益、方差和相关系数,即只考虑风险资产本身的特性,而无需考虑自身的风险偏好。因此,不管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多大,只要他们对风险资产的特性的判断相同,他们将选择同样的风险资产组合。

第二阶段是最终资产组合的选择,投资者将选定的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构造出一个新的资产组合集合,即考虑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后的总的资产组合集合的效率边界。在这一效率边界上,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安排所持有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比例,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

4. 利率的期限结构

【答案】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时,期限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通常用收益率曲线(又称“回报率曲线”)作为描述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工具。它是用来刻画债券的期限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横轴为债券期限,纵轴为债券利率。一般来说,收益率曲线有三种可能的形态:水平的曲线代表各种期限的债券利率相同,向上倾斜的曲线代表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越高,向下倾斜的曲线则代表期限越长的债券利率反而越低。最常见的是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因为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券的利率高于短期债券的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表现出两个现象:①各种期限证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②长期证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证券。对这两个现象的研究理论主要有: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优先聚集地理论。

5. 本位币的无限清偿

【答案】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它有无限清偿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商品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在使用上,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如使用非本位支付时,对方可以要求改用其他货币,如要求将银行支票改为银行券等,而本位货币则具有最后的支付能力。

6.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答案】

7. 账面平衡(Book Balance)

【答案】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账面上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其

借贷总差额必然为零,因此,账面平衡的实际经济意义并不大。账面平衡并不意味着各个具体项目的收支平衡,事实上,各个项目本身经常是不平衡的,而是通过各项口的借方或贷方差额的相互抵销与弥补,才达到总收支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可能处于事实上的失衡状态。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各国通常用横线将国际收支各项日分成两个部分,线上的项目称实质项目,线下的项目称平衡项目。实质项目包括商品、劳务、转移支付及一些资本项目。实质项目的盈余和赤字实际上表现为一国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状况,而账面平衡则是由平衡项目来完成。实质项目收支若基本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即被认为是平衡的,因而不需要平衡项目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 反之,则需要用平衡项目的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总之,由于有平衡项目的调整,账面永远是平衡的。平衡项目包括黄金、外汇和其他流动资产,这是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反映国际收支盈余的项目,也就是国际储备。分析账面平衡是如何实现的,即实质项目与平衡项目的相互关系状况如何,有助于了解一国国际收支的实际平衡状况。

8.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答案】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国际证券投资、对外间接投资。指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这种投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形式的资本增值为目的,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国际间接投资者并不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投资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或称国际金融证券市场)进行的。从一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角度来看,购买国际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出,发行国际证券则意味着资本的流入。

国际间接投资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它与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固定股息和红利收益,而不能获得国外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但因此也不用承担企业亏损的责任,风险较小。

国际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取定期金融性收益; 二是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步性和其他投资条件的差异,在国际范围内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化。但是,也有不少证券购买者真实的目的是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投机,这些人本质上是投机者而非投资者。

近几年来,国际间接投资增长迅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进行国际证券投资,贸易顺差国大量吸收美元,这就保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通过国际间接投资,促进了长期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成为许多国家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简答题

9. 微观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资产选择问题主要是研究个人在面对多种可能持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时,将如何进行选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人们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本身的收益。这主要是指有息存款和债券的利息,以及股票的预期股息分红收入。而实物资产在不运用时没有收入,现金也没有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2)价格的收入。又叫资本利得,指因买卖差价或买入价与还本值不同而产生的收益。如债券和票据在低于还本值购入时,有一定的收益; 股票预期价格上升时也产生丁价差收益; 实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