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兰州大学管理学院86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在西方也曾被称为“多国公司”、“环球公司”、“国际公司”、“宇宙公司”等。跨国公司的分类有不同的依据: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 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等。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实体,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它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己经确立了它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地位。

2. 全球治理

【答案】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强调的不是权力和中央权威,而是力图通过某种全球规范和影响的网络来管理全球性事务。基本特征包括:①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 ②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③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 ④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

3. 民族自决

【答案】民族自决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一般来说,此主义来自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这两大世界人权文件皆在第一条明列民族自决原则:“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虽然前述两大文件在第一条之后所列举的较偏向个人的人权,但第一条民族自决原则也成为民族权(或称集体权)的基础。

4. 非战争的暴力模式

【答案】非战争的暴力模式是指在未正式进行战争的情况下使用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武装干涉、边界摩擦、封锁以及各种国际危机等。这一类暴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战争。

5. 缔造和平

【答案】缔造和平是联合国的强制性行动的一个特定概念。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运用强制性措施,包括使用军事力量,惩罚侵咯者,解决地区冲突和一些国家的内战问题,藉此促进全球秩序的建立。

6. 权力

【答案】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就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的实现既有平和的积极诱导,也有运用强制的消极威胁; 既包括“合法”的影响,诸如依据国际法行事,也包括非法的影响,诸如实施公然的侵略; 既包括“软”权力方式,也包括“硬”权力方式。实际上,在国际政治中,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所看到的权力,所表现的主要是实施强制性影响的能力。

7. 民主和平论

【答案】民主和平是指民主国家间无战争,有两个主要论点:①一个民主国家决不会(或者说极少)同其他民主国家打仗; ②当民主国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它们极少威胁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有关这个理论的讨论,大致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纯学术的,即在理论上这个命题是否能成立,是否能得到检验; 另一个方面是现实性的,即西方国家的安全是否与民主的传播息息相关,是否如某些持“民主和平论”观点的决策者所认为的那样,实现普遍的民主是阻比战争发生的根本途径。这后一个方面,实际上关系到了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所推行的国际安全战略。

8. 恐怖主义

【答案】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强调了恐怖主义的政治性,其暴力的有组织性,制造心理影响的目的性,并且强调了恐怖主义是不同质客体之问的一种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个界定是可以把恐怖主义与非恐怖主义进行区分的。

9. 解决问题理论

【答案】解决问题理论,其要点在于:世界连同组织在其中的社会和权力关系以及制度,都是被该理论所发现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就是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既定框架。解决问题理论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地处理麻烦根源而使这些权力关系和制度顺利地运作。对这些东西进行反思,正是批判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10.超国家主义

【答案】超国家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出现的一种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关系理念。其主要内容:宣称当今社会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不能把国家当做唯一的国际关系权威行为体,主张建立超越国家之间的机构,实现全球层面的联系与沟通。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国家间实力差距缩小,因此有人对国家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地位发生质疑;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国家行为体诞生,例如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些组织机构在全球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如今国际社会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而国家在这方面的治理比较薄弱,从而促成了超国家主义的形成。

超国家主义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多元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显著上升; 其提出的理念是对国家主权的否定,认为国家在全球问题的作用发挥有限; 超国家主义的提出也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角度。

二、简答题

11.《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答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对国际关系有以下影响:

(1)事实上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北朝和南韩长期相互对立,影响了朝鲜统一的进程。

(2)朝鲜战争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重要一步,就像在欧洲的西德和东德一样,“三八”线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线。

(3)新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并且把以关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退到“三八线”,从战略意义上已经赢得朝鲜战争,不仅保护了新生的朝鲜人民政权,而且保护了东北边境,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成为世界上反帝反霸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4)卷入朝鲜战争,使得新中国丧失了解放台湾的重要机遇,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放缓。台湾问题,不仅对中国,还对远东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影响深远。

12.什么是国际关系行为体?

【答案】国际关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这种政治实体可能是主权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诸如国际政府间组织(IGOs 、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 ), 种族集团、跨国公司、地方政府、政党甚至个人。以往,人们在谈到国际关系行为体时,习惯于对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加以区分,现在则比较多地使用“多层次”或“多元”的概念。

13.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改变了吗? 为什么?

【答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

(1)弗格森和曼斯巴赫认为,进入21世纪的主权国家毫无疑问不会消失,它们无论成功程度如何,都会努力继续其角色,界定其管辖权限,确保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继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