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楼阁建筑是( )。

A. 曲阜孔庙奎文阁

B. 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C.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D.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答案】C

【解析】曲阜孔庙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建筑于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建;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是辽代建筑,建于公元1154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也是辽代建筑,建于公元984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楼阁建筑;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竣工于乾隆二十四年。

2. 对于清式建筑做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使用斗棋的大木大式建筑又称殿式建筑

B. —般民房只能用大木小式

C. 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标准

D. 小木作包括屋顶铺瓦和脊饰工程

【答案】D

【解析】小木作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中指大木构件以外的非承重的木构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工作,包括:门、窗、桶扇、栏杆、天花、藻井等。小木作,又称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屋顶铺瓦和脊饰工程不属于小木作。

3. 《孟子》中说:“下者为巢,上者营窟。”其中“下”的意思是( )。

A. 下等,低级的

B. 低处,低洼地

C. 房屋的基础

D. 下等人,贫民

【答案】B

【解析】语出《孟子. 滕文公》,意思是地势低下的地方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地势高的地方开挖洞窟。

4. 高台式楼阁中用于登临眺望的结构层称为( )。

A. 平坐

B. 方城明楼

C. 天宫楼阁

D. 勾阑

【答案】A

【解析】A 项,高台式楼阁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座。B 项,方城明楼为陵墓地宫上的碑亭、马道等建筑形制。C 项,天宫楼阁为内檐装修中藻井的高级做法,排列宫室木样类建筑模型等于升起的天花之中,模拟神话世界情境。D 项,勾阑,即栏杆;栏板、勾片阑杆、寻杖栏杆,或鹅颈椅、飞来椅、美人靠、吴王靠等对应地方和时代营造方式的称谓。

5. “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近代调查研究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其创办人是( )。

A. 梁思成

B. 刘敦桢

C. 朱启钤

D. 杨廷宝

【答案】C

【解析】1925年,朱启钤与陶湘、孟锡钰倡议成立“营造学会”,他私人出资,以他在北京的寓所为学社社址,旨在研究建筑文献和中国传统建筑式样。1930年2月,“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发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6. 中国古代楼阁式塔中未使用“副阶周匝”的是( )。

A.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C. 江苏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D. 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

【答案】D

【解析】在主体建筑之外,加一圈回廊,《营造法式》称之为“副阶周匝”。福建泉州开元寺仁寿塔,塔身全部用大石条砌成,较粗壮,未施“副阶周匝”。

7.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描述的是哪座城市?( )。

A. 唐长安

B. 秦咸阳

C. 唐洛阳

D. 宋开封

【答案】B

【解析】秦始皇运用天体观念规划国都咸阳,以横贯咸阳的渭水象征天上的银河。

8. 中国古建筑体系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是(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B

【解析】从唐代遗留到今天的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寺、塔幢及城市宫殿遗址来看,不论是总体布局,还是个体造型,无不是气概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与技术水平、雕塑与壁画极为精美,显示出唐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表明中国古建筑到了唐代,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9. 《工部工程作法》和《营造法式》两书分别成书于( )。

A. 清朝、宋朝

B. 宋朝、清朝

C. 唐朝、宋朝

D. 明朝、唐朝

【答案】B

【解析】《营造法式》于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布,成书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工部工程作法》又称《清工部工程做法》,是指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其中主要对27种重要的建筑类型进行了具体论述。这两部书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二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10.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斗拱的结构机能开始减弱的现象出现于( )。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斗拱的结构机能开始减弱的现象是在元代,这是通过实物考察得出的结论,例如,昂在宋朝之前,通过斜向支撑,作为受力构件出现,而在元代开始向水平向构件发展。1934年《清式营造则例》一书中,林徽因女士在前言部分对此一斗拱机能演变过程有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