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农业信息市场的主体及其作用。

【答案】(1)农业信息的使用者

用户信息使用水平决定信息的需求,进而影响信息的供给主体。这个主体的数量、素质、能量、行为等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产品的价值、价格判定、产品交易过程、产品使用后果等。商家和社会需要精心培育用户的信息需求。

(2)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农业信息生产者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3)具有多种角色的政府

在农业信息市场中,政府具有信息用户、信息生产者、信息中间商、调节者的角色。政府所收集和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别人无力收集或不愿收集的公益性信息。政府所提供的农业信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政府为农业信息的生产商提供相应的补贴。政府还承担着农业信息用户,特别是对农户的培训责任。

2. 简述产权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答案】(1)产权的含义

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2)产权的特征

①明确性

产权主体清晰、资产归属明确是产权的基本性质之一。产权体现的是资产归谁支配、使用这样一组经济、法律关系。

②排他胜

产权关系一经确立,不同利益主体就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自主地拥有对资产的归属、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各种权益,而不受同一财产上的其他利益主体的随意干扰。

③有限性

产权有限性是指任何产权都必须有限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一项权能的行使,都有一个作用空间或作用区域,这个区域必须有界限,而且要明确。第二,产权是由一组权利构成的,其中任何一项产权的利益都有一个数量限度,无论是在产权分离还是产权合一的情况下,各产权利益的数量必须明确。

④可分解性

产权的可分解性是指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产权的可分解性包括权能的分解

和利益的分割。

⑤可交易性

产权交易是在产权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和让渡。按时限的差异可分为:产权的永久性交易和产权的有限期交易。

⑥行为性

产权的运动是依靠主体的行为来驱动的,如果没有主体的行为,就不可能实现产权的利益,也只有通过产权行为(即权能行使)而获得的利益,才是产权利益。

(3)产权的功能

①激励功能

产权关系是整个利益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在经济运行中,各产权当事人的利益如果能够得到产权制度的肯定与维护,那么,产权主体的行为就有了内在动力。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

②约束功能

由于产权的责任是与获取利益紧密相连的,当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明确的产权以后,产权主体就会从利益的角度去关心产权运营效果,关心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从而产生出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

③协调功能

产权的协调功能是指人们按照自己所拥有的产权的多少对所创造的收益进行分配的功能。 ④增进资源配置功能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离不开产权界定、产权转让。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生产要素的有效、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3. 试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农业信贷、合作性农业信贷与政策性农业信贷之间的关系。

【答案】(1)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是依法注册成立的以盈利为日的的金融中介组织。资金来源是吸收的存款和自有资本,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的特点是利率较高,用于盈利性较强的农业项日,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2)合作性农业信贷资金是由农业合作信贷组织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农业合作信贷组织是由农业信贷的需求者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信贷组织。由有农业信贷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共同出资组成信贷资本金,只在合作组织内部提供信贷服务,相互融通资金; 使农业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相互融通,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农业信贷的交易成本。农村信用社和曾经出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3)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政府的农业政策性信贷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信贷资本金及其公积金。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按照优惠的利率提供给农业信贷的需求者; 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是纠正农业信贷市场失灵、调整和引导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4.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有: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农业的自然、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若应该或可能利用的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存在着闲置或浪费,则农业产业结构自然就不合理。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能保持和建立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呈良胜循环。

(3)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农业产业结构要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是农业各部门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构。只有遵循农业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发展。

评价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评价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不能只进行微观的分析,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宏观的考察,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5.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