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答案】(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①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并非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和保持国际竟争优势。

②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因此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社会各种资源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用是国民收入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比较优势理论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竟争优势理论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问题。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是价格竞争; 竞争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是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对象是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④比较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没有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国内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的作用; 竞争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是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⑤比较优势理论的用影子价格衡量,指标有: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指数等; 竞争优势理论的用市价衡量,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国市场占有率、本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

⑥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更为广泛。

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区别的分析可知:拥有比较优势并小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往往表现为某一要素享赋相对丰富,而使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但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显现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

2.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有哪些? 请加以解析。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

(1)整体性

①内容。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意义。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多层次性

①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

②意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动态性

①内容

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

②意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应实施哪些发展战略?

【答案】推进农业现代化应实施的发展战略包括:

(1)工业化战略

工业化影响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有:

①工业化影响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工业部门提供的技术投入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 ②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业生产者对机械和生物投入的需求;

③工业发展增加非农业部门对劳力的需求;

④下业专业化和分工使下业部门生产的现代农业投入成本不断降低;

⑤工业经济通过提高支持农业研究的能力,扶持农村普通教育和生产技能教育的能力,支持发展更有效的交通和通讯系统的能力。

(2)城市化战略

推进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城区对农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不增加农场土地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生产,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②城市就业机会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人口,为农场规模的扩大和收入的进一步提! 高提

供了可能性。

③城市化可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进而有助十农场的扩张和现代化。

④城市中心为普及教育、增加旅游交往提供了机会,使农村人口更多地接触到新事物、新概念,拓宽了农民的活动面,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变化。

⑤城市市场为农村提供了范围广泛、日益增加的各种工业消费品,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市场化战略

现代工业的大发展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市场化打下了基础。在现代农业阶段,进入农业交换领域的有最终产品及各种农产品、各种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他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共同发展的景象。现代农业赖以运作的市场基础不仅包括了国内市场,而且也包括了国外市场。主要内容包括进口、出口,形成、实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现代化大农业。

(4)农业保护战略

农业政策需是以“绿箱”政策为主的农业政策组合。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在解决农业公平发展和外部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农业保护政策为实现公平目标所引起的效率损失。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主要靠市场来解决,而社会和环境问题则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来解决,但市场和政府的政策不是截然分离,而是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前提。

4. 为什么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会出现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答案】市场机制失灵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大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但在实际监管执行过程中表现为目标的多元性。原因包括:

(1)只注重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食品的加工营销企业集中在城市,政府便于管理,但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却疏于管理。

(2)注重提高本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对出口的食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要求却小严格。

(3)注重保护农业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重视食品质量的时期,一也到了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政府需要增加相关的财政支出或对此提供补贴保障农民收入。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等,也被纳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

(5)注重解决最为迫切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一些国家政府难以全面监控,因而注重解决最重要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