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语言学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索绪尔

【答案】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

,是结构主义的鼻祖。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

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2.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二、简答题

3. 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

(1)安静、宁静

(2)反应、反映

【答案】(1)安静、宁静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二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可以表示“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二者都可以作定语,都可以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还可以充当谓语。

②不同点

a. 从词义上来讲

第一,从理性义来看,“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比如说“大家安静一下”。“宁静”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和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比如说“公园里十分宁静”。

第二,从色彩义来看,“安静”是一个中性描述的词,既可以用于褒义语境,例如,“这安静

,又可以用在贬义语境中,例如,的环境让人舒服”“他安静的吓人的脸,让我不寒而栗”; 而“宁

静”则多用在褒义的语境中,形容静态美的状态。例如,“这宁静的湖面让人一下子就柔软下来。”

第三,从语义轻重来看,“宁静”比“安静”的语义程度更深,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

b. 从用法上来讲

“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安静”的使用范围比“宁静”大一些。

c.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

,而“宁静”则没有此用法。“安静”除了可以充当定语,后面还可以接宾语,如“安静一下”

(2)反应、反映

①相同点

a. “反应”同“反映”都是有表示对某一刺激的回应的意义。

b. 二者都可作动词,都能作谓语中心语。

②不同点

a. 从理性义来讲

二者在意义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物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例如,“他还没反应过来。”

“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

b. 从语法义来讲

“反应”可以作名词,可以被形容词、代词等修饰,作中心语。例如“你能给点反应吗? ”而“反映”则只能作动词。

4. 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 试举例说明。

【答案】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礼

,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记·月令》)

,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时习之”(《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

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 ”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日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

,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出的,因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 ”

,指瓷器。法语“bureau ”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而可以用“china ”

,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局”。

5. 辨析下面的同义词。

商量/商榷截止/截至

【答案】(1)商量/商榷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交换意见”的意思。

b. 从语法功能卜来讲,二者都能做主语、谓语、定语、宾语。

②不同点

a. 从语义上来讲

第一,理性义:“商量”着重指对有不同看法、欠缺错误的意见观点提出讨论,除用于意见观点外,还广泛用于解决各种问题; “商榷”指一般的协商讨论,多用于意见观点。

第二,色彩义:“商量”多用于口语; “商榷”要庄重些,多用于书面语。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

第一,“商量”后面可接表动作时间的词语。例如,商量了一会儿。但不能说“商榷了一会儿”:“商量”能做“有”的宾语,“商榷”不能。

,而“商第二,“商榷”可以用在形式动词之后组成述宾结构,如“进行商榷”、“值得商榷”

量”不可以。

(2)截止/截至

①相同点

a. 从词性上来讲,一者都是动词,都表示到某一时间点上的停止。

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二者都可以充当谓语、定语。

②不同点

a. 从语义上来讲,“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 “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

b. 从用法上来讲,“截止”置于表不时间的词语之后,“截至”则置十表不时间的词语之前,情况正好相反。

三、论述题

6. 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案】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的重要特点

①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

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词语或句子上去的。例如,古英语时英语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取元音交替的强式模式,但也有一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加一ed 的弱式模式。已用弱式变化的动词的词根跟过去分词构成一种新模式,可用类似比例式的模式表达。这种模式可以类推到其他动词上使它们产生新的过去分词。例如,以fell shell的弱式模式类推到swell 上也使它变为弱式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