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简述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
【答案】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控制理论主要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2. 传递函数为的控制器具有哪种控制规律?某参数选择一般有什么特点?加入系统 后,对系统的性能有哪些改善?
【答案】传递函数为的控制器为PID 控制器,在低频段具有改变低频段
;在中频段,可以改变剪切频率,从而改的起始高度(P 作用)及系统低频特性的斜率(I 作用)
;在高频段,能改变高频段的斜率,増加系统的变中频段的长度,影响系统的快 速性(D 作用)
抗高频噪声干扰的能力。
比例(P )调节作用及参数选择:是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 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I )调节作用及参数选择: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直至无误 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 , T 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 反之T 大则积分作用弱,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积分作用常与另外两种调节规律 结合,组成PI 调节器或PID 调节器。
微分(D )调节作用及参数选择:微分作用反映系统偏差信号的变化率,具有预见性,能预见偏差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用消除。因此,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 性能。在微分时间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微分作用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因此过 强的微分调节,对系统抗干扰不利。此外,微分反映的是变化率,当输入没有变化时,微分作用输出为零。微分 作用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另外两种调节规律相结合,组成PD 或PID 控制器。
如果PID 控制器的参数选择恰当的话,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误差,动态特性和高频抗噪声能力。
3.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1)开环控制一一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
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
(2)闭环控制一一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
,控制供水量,形应蓄水量)。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
,系统处于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
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
二、分析计算题
4. 线性一阶离散控制系统的方程为
为系统参数,其中,为状态,为控制输入,为控制增益,考虑采用如下两种反馈形式对系统进行控制:
试用根轨迹法说明采用形如(1)的反馈控制无法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而采用形如(2)的反馈控制,则可以通过调节k 和R 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答案】(1)采用
进行Z 变换可得
整理得到
令整理得到视a 为常数,此方程是关于参数K 的根轨迹时,由已知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方程,按照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得到其根轨迹如图1所示。
图1
可知无论何时系统总有模大于1的根,无法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2)采用时,联立已知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Z 变换得到
整理得
视a ,R 为常数,此方程是关于参数K 的
的各种不同关系,得到其根轨迹如图2所示。
根轨迹方程,按照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在a 与R
图2
可知在上面各种情况下均可能使其闭环特征根位于单位圆内,即可以通过调节K 和R 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5.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1)概略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相频特性;
(2)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并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4)如果要求系统具有30°的相角裕度,试确定系统此时的开环放大倍数。
【答案】(1)概略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系统的剪切频率则相位裕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