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二) . 17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三) . 3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四) . 48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五) . 63
一、概念题
1. 环境外交
【答案】环境外交是指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提出的外交政策,是生态政治在国家对外行为的体现。内容包括国务院的所有机构和使馆都要制订计划,将环境问题纳入它们的日程,并改变出访计一划,以便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包括在内。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设想,美国的一些主要使馆都将有外交官被指派负责处理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且,美国国务院将每年发表一份报告,仿照通常会引起争议的国务院人权报告,列出美国在国际环境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突出有问题的地区。显然,克里斯托弗把保护环境与维护和平、促进繁荣等传统目标并列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体现了它的外交战略的一种新动向。
2. 对外政策行为
【答案】对外政策行为是指国家为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而相互采取的行动就是对外政策行为。国家间缔结联盟,建立或中止外交关系,威胁或实际使用军事力量,实行经济制裁或给予经济优惠,在国际组织中表示赞成或反对等,都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3. 强制性外交
【答案】强制性外交是指运用军事威胁说服行为体改变其行为。实际上,把强制力与外交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外交强制性外交。
4.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5. 核禁试
【答案】核禁试是指无核武器的国家要求有核武器的国家禁比进行核武器试验。无核武器国家要求彻底的核裁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核武器国家停止核试验。这一要求实际上自核武器一出现就开始了。1954年,印度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从1957年开始,全面禁止核试验就成为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议题。然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停
止核试验的决议,并没有对核武器国家产生约束力。在核禁试间题上,国际社会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通过。
6. 安全
【答案】安全是指国际关系范畴的“安全”概念,产生于西方。安全概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威胁”和“危险”相关联。在汉语里,“安全”的习惯用法是指一种状态,它有三个含义: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 小出事故。在英语中,安全的词义较汉语更宽泛些。按照《韦伯词典》的解释,“security ”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还有维护安全的含义,指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比较中英文的安全词义,尽管略有差别,但基本意思是相似的:安全就是不存在威胁和危险。
7. 外交谈判
【答案】外交谈判是指国际上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谈判,如国际贸易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军事纠纷、围绕朝核问题进行的“六方会谈”、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多方会谈等等。外交性谈判程序严谨,准备充分,效果鲜明,影响较大,谈判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制约性。
8.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9. 国家主权
【答案】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己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②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③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由此可见,国家主权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即对内的主权和对外的主权。
10.基础四国
【答案】基础四国是指媒体20096年11月哥本哈根大会前夕在北京商气候大会上的基本立场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四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框架下进行。此后在历届
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四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基础四国”只是在四国在气候议题的临时磋商机制,其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国共同利益的多少与强烈程度。
二、简答题
11.安全学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它有怎样的体系与框架?
【答案】(1)安全学科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国家,安全研究与安全概念的产生大体同步。至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
①第一次浪潮(二战至60年代)
作为一个学科,安全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在战争中非军职人员第一次广泛地介入了军事计划和军事事务,因此出现了安全研究的一个“黄金时代”。至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浪潮结束,转入低潮。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欧的国际安全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以军事战略为中心的研究。以这种模式进行研究的学者,被称为传统主义者。传统主义把安全研究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的研究。它探讨的对象是可能使用军事力量的情况,是暴力的使用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国家为了准备、防IF :和参与战争所应采取的特定战略与政策等。
②第二次浪潮(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安全研究出现了第二次浪潮,其标志是越南战争的结束和《国际安全))杂志的创办。后者成了该领域的学术论坛。这一阶段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a. 安全研究的视野拓展了,提出了新的安全观念,人们从过去仅仅关注政治一一军事安全问题,发展到同时关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问题;
b. 出现了新的观念,包括“合作安全”、“共同安全”以及“综合安全”等概念;
c. 研究方法有了进步,更大程度上依靠历史事例作为提出、检验和界定理论的手段。总之,这个阶段的研究有了更坚实的实证主义基础。学术界已成为安全研究的中心。
(2)安全学科的体系与框架
多数学者认为,安全研究的对象是综合的与多层面的。它的框架与结构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体系。
①纵向的分层
a. 国际体系,这是最高的层次,包含整个星球;
b. 国际子系统,指国际体系中单元的组合,即国际组织,包括地区性组织,如东盟、美洲国家组织等,也包括其他性质的国际组织,如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c. 单元,指由各种不同的子群体、组织、共同体以及个人所构成的行为体,诸如国家、民族、跨国公司等;
d. 子单元,单元之内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它们能够影响单元的行为,如官僚机构、院外集团等;
e. 个人,这是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的底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