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2体育社会学及新闻学概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摘要

一、解释下列概念

1. 网络

【答案】网络是一种基于交互模式的全感互动电力媒介,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与服务器连成巨大的信息传播系统,使人们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包括全球网和局域网。网络传播由各种网络公司和其他站点实施信息编制和发送,通常简称网站,包括门户网站、企业信息网站、社会公共机构的宣传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信息搜索网站。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在1969年创办的阿帕计算机网。

2. 新闻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传播效果又称新闻传播的效应,指新闻传播后的社会反响与后果,包括新闻传播的范围、引起受传者的注意程度、改变或强化受传者的观点、引发受传者的行为、改变某些社会决策或引起社会的变化等多种表现。可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两种类型。

3. 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答案】“喉舌”功能说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1)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他在此马克思观的基础上,提出“耳目”论观点的。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其通塞而己。血脉不通则病,消息不通则陋。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 若无报纸,则比邻之事不知,是“有耳目而无耳目”; 上下之情不通,“则有而无也”; 无耳目,无,是为废疾; 所以要维新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就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2)1929年《党的生活》出版启事中说:“《党的生活》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不仅在于要讨论党内的问题,更在于它是一般党员的喉舌。-}3)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致读者》中说:“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9月22日社论《党与党报》中说:“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

4. 新闻生产场域

【答案】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