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之经济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梯度推移学说
【答案】梯度推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与产品周期相对应,可以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即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的是兴旺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是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的是衰退部门。因此,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则被认为是高梯度区域; 反之,如果主导部门是衰退部门则属于低梯度区域。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制度和管理方法等)主要发生在高梯度区域,然后,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顺序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系统来进行的。具体来讲,梯度推移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创新从发源地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 另一种方式是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向第三级城市推移,依此类推。这样,创新就从发源地推移到所有的区域。
2. 试述产品周期理论、折中理论的基本内涵。
【答案】(1)产品周期论的基本内涵
由弗农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二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①新产品阶段
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②成熟产品阶段,
长期生产成为可能。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折中理论的基本内涵
英国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按照邓宁的观点,这三种优势对于解释跨国投资均具有重要意义。
①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
②内部化优势
假若己经满足所有权优势条件,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 比起把它们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
b. 这些利益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实现。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③区位优势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
3. 跨国直接投资的国内微观区位选择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跨国直接投资的国内微观区位选择的显著特征: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投资国各地的情况,不可能进行周全的区位论证。故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东道国的经济中心区投资。
(2)集中于边界地区
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这有利于邻国投资者的区位选择。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密切的社会和亲属联系,也对外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①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以减少交流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
②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避免劳资冲突。尤其是当投资者与投资地具有密切的个人关系(如亲属关系)时,这此投资地更易于被投资者所选择。
4. 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案】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
(1)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2)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3)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二、论述题
5.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
【答案】跨国投资的原因:
(1)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这三个阶段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用来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
①新产品阶段
a.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b. 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
c. 较高的消费水平,新产品往往技术含量高,宣传费用高,刚进入市场时价格较高。这些特点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首先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市场区范围的扩大,在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有一部分新产品的生产,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
a. 产品的技术水平基本稳定,实现标准化生产
b. 企业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当产品的成本(出厂价格+运费)高于在当地直接投资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
c. 由于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种国际投资也以发达国家为主。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
特点:
a. 产品己经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
b. 生产企业的区位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区域。
c. 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市场区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此阶段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生产企业建厂投资(地价、建筑材料等)、关税等。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关税差距很大,整机和零部件的关税也不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巨大的市场,生产活动和产品市场进入发展中国家。
(2)邓宁的折衷理论
邓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投资国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提出折衷理论来解释跨国投资的原因。
①企业所有权优势,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可以保证其拥有市场的所有权,如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等。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以降低经营风险。
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可以考虑将其转让给其他企业获取收益,如技术转让、授权生产、品牌转让、加盟连锁等形式。
②交易内部化优势,直接投资可以实现产品交易的内部化,节约部分成本。
如果跨国公司把各种所有权优势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就要产生外部化交易,增加成本和风险。当企业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时,可以通过出口产品获得利润,扩大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
③区位优势,拥有前两种优势的企业,要考虑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的差异,如土地价格、自然资源状况、劳动力费用等因素,要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选择适当的企业区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