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5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党
【答案】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 有效性
【答案】政治权力的有效性是指政权能否有效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高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
3. 政治现代化
【答案】政治现代化包括权威的理性化,权力被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政治功能专门化,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障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4.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1)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一般的个体行为,也应包括团体、组织、集团、政府以及政治领导人的行为。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
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又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
5.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简答题
6. 试简述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答案】政党的基本特征:
(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政党是围绕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组织,是阶级的核心力量,是阶级开展政治活动、进行政治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党之间的斗争是各阶级和阶层利益斗争的集中表现。
(2)政党有一整套争取或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纲领。
政党的政治纲领所表达的是政党谋取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谋取政权之后所要表达的口标,它集中反映了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体现政党的基本性质。
(3)政党由特定或阶层的分子所组成。
政党一般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由相当数量的党员所组成,并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的行动。群众和党员的共同行动一般都是由政党中最有影响、最有经验和最有权威的领导集团来领导。
(4)政党有特定的BFI 织和纪律。
为了在政治活动采取共同的行动,政党一般都会有一套以层级结构为特征的组织体系来动员和组织本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政治生活,与此相应,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也具有与组织相配套的纪律来约束成员的行动。但是组织和纪律的严密程度会因国家和政党的不同而有不同。
7.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者和先锋队组织,它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是限于经济领域中的自发斗争,因此工人阶级的组织只是一些经济团体和社会团体。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人阶级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其斗争由自发转向自觉阶段,组建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任务由此提上了日程。
(2)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在于:
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产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是生产社会化要求的人格承担者,所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在运动中小是谋取某个集团或派别的利益,而是谋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力一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概括,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从而在思想理论上确保自己走在工人运动的前列,确保自己正确地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和政治实践。
④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成员集中着无产阶级的优秀品格,他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大公无私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和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⑤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无产阶级政党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以高度严密的组织作为自己的重要武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一般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组织原则,以严明的党纪党规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把全党组成先进的战斗部队,以组织纪律的严密性保障其从事政治斗争和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有效性。
8. 如何理解政治革命的含义?
【答案】(1)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2)政治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①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a.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既有的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立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的发生。 b.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a. 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政治革命是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政治革命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归属,因此,政治革命呈现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中的对抗状态;
b. 政治革命中政治力量的对抗性体现为各政治力量的角逐行为。社会政治诸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围绕各自的政治战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政治策略,形成纵横裨阖的角逐。
③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