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案】非语言交际更重要,原因在于:

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我们在机场欢迎客人,一边说:Welcome to Beijing,一边热烈握手。这握手的动作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当你接到你不喜欢的礼物时,尽管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脸上的表情却流露出你的真实的不愉快的表情,也就是说,你的表情否定了你所说的话。

—般说来,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我们有时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势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一边说要两杯饮料,一边伸出两个手指,重复己经发出的信息。在两个人谈话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调节相互的关系。在有的情况下,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必须用手势或其他办法。例如,交通警察指挥机动车辆,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员在嘈杂的大厅里传递买卖的信息和行情都使用非语言手段手势或指挥捧替代语言交际。在人们讲话时,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个论点。

2. 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案】(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

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3. 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变化?试举例说明。

【答案】价值观虽然相对稳定. 但却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实际上,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也会随之变化。代与代之间的观念上的差异往往反映年轻的一代在价值观方面己经发生了变化。

心理学家对此做过许多研究,例如心理学家杨国枢曾以Morris 所编的“生活方式问卷”在1964~1965年间对于1389名台湾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第一种生活方式是“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

1984年,杨国枢与黄丽莉以同样的测量工具对969名台湾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他们喜爱的程度排列如下:

(1)轮流体会欢乐与孤独;

(2)将行动、享乐及沉思加以统合;

(3)在无忧而卫生的享受中生活。

而“保存人类最好的成就”却成为台湾大学生喜好程度较低的一种生活方式。由此,杨国枢与黄丽萍得出结论:“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足以改变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一、简答题

1. “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之间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一种情况是AB 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意义不同。有时A 语言的内涵意义大于或小于B 语言,有时两种语言的内涵意义截然相反。

(1)“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同

bull 与汉语文化中的“牛”就属于这种情况。英语中与“牛”相对应的词有bull , cow , calf 和ox 等,这些“牛”与汉语文化中的“牛”有着相同的含义,也存在不同的语义。

(2)“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异

①汉语中的“牛”

a. 中国的牛文化,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传说,战神蚩尤和神农均为牛首人身,又传大禹治水时还受一头神牛相助。因此,“牛”在古代总是与仙人、神灵有关。

b. “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因此,与英语中的牛多含贬义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语中的“牛”多充满了褒美之义。

c. 例如,“牛”性情“温顺”,是勤恳和忘我精神的象征,汉语中常用“老黄牛”比喻“踏实”“任劳任怨”等的优良品质。

d. 此外,汉语中的“牛”也含有“固执”“倔强”的喻义,相关的表达方式有“牛劲”“牛脾气”等。

e. 在汉文化里,“牛”还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的庸人”称为“蠢牛”。讥笑听不懂对方说话为“对牛弹琴”。

f. “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所以人们习惯以" 牛”喻“大”或“多”,如用“牛嘴”“牛眼”“牛脚”来形容人体某种部位粗大不雅;用“牛声马调”形容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用“九牛一毛”言极多数目中的小部分。

②在英语中bull 是公牛的意思

a. “公牛”常指“体壮如牛的人”,同时还具有“桀骜不驯”“恃强凌弱”的国俗语义。

b.1712年,英国作家约翰阿布斯诺特(John Arbuthnot)在其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The History of John Bull)中塑造了主人公“约翰牛”(JohnBull ), 意在通过这个赳赳武夫的形象暗喻当年英国人的“专横跋扈”。

c. 随着岁月的流逝,JohnBull 一词的贬义已经逐渐消失,“约翰牛”现成了“英国人”的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