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804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秧歌剧
【答案】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代表作《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2. 吕骥
【答案】吕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3.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4.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5.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
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仟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仟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6.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二、选择题
7. 青主是我国现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其作品大部分收入《音境》和( )。
A. 《新诗歌集》
B. 《今乐初集》
C. 《清歌集》
D. 《抒情歌曲集》
【答案】C
【解析】青主的歌曲收录于《清歌集》(1929出版)和《音境》(与华丽丝合作,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两本歌集之中,共26首(青主自己创作的有19首)。其中有《大江东去》(宋·苏轼词)、《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红满枝》(南唐·冯延己词)等为古诗词谱曲的名篇。
8. 被誉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提倡音乐教育最早者之一人”的是( )。
A. 赵元任
B. 李叔同
C. 曾志忞
D. 沈心工
【答案】D
【解析】沈心工被公认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1902年到日本留学,次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中国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认为是最早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蔡志书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国家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9. “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论’又次之”是由( )提出的研究方法。
A. 杨荫浏
B. 王光祈
C. 萧友梅
D. 王国维
【答案】B
【解析】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一书中提出了“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论’又次之”的精辟见解。该书写于1931年,重点阐述了乐律与宫调两个部分。运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从音乐文化几个重要侧面的进化反映音乐历史之发展。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世界音乐史、文化史乃至史前史的广阔背景中去分析中国音乐史,将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研究方法侧重于律、调、谱、器之较为科学的分类研究,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尝试“采取西洋科学方法,整理本族固有文化”。
10.( )在山东省立剧院工作期间,模仿西方歌剧形式创作了歌剧《荆柯》。
A. 钱仁康
B. 张曙
C. 陈田鹤
D. 黎锦晖
【答案】C
【解析】歌剧《荆柯》是由我国著名近现代作曲家陈田鹤1936年任教于山东省立剧院期间,根据院长王泊生的同名脚本(梁实秋作词)而创作的一部四幕歌剧。歌剧内容以古代“荆辆刺秦”故事,借古讽今,号召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救国,音乐中洋溢着悲壮的英雄情感与浪漫主义气息。
11.( )是黄自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体裁的作品。
A. 《长恨歌》
B. 《白毛女》
C. 《月明之夜》
D. 《秋子》
【答案】A
【解析】《长恨歌》由黄自作曲,韦翰章作词,林声翁补遗,它是一部抒情、戏剧性的清唱剧,内容取材于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在剧情结构于段落布局方面,还参照了清代洪升创作的传奇剧本《长生殿》。这部清唱剧的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音乐和歌词的配合紧密无间,个别乐章在民族风格的旋律、和声与配器的尝试,是很有创见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