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626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拟话本
【答案】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指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术语。拟话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理俗,情节生动完整,描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个性突出,注意细节刻画。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空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拟话本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逊于话本小说。凌濛初编著的“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
2. 建安风骨
【答案】建安风骨是对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俊爽刚健风格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3. 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4. 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我国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和变文相类似,由韵文和散文相杂构成,篇幅较为短小,因此大多文简而事略,每篇大约只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因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但鼓子词不一定限于以鼓为伴奏而交叉韵散文进行说唱的伎艺,也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有《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12首,不叙述故事,北宋赵令畴《侯鲭录》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则是一篇说唱故事的鼓子词,对后世影响最大。鼓子词的特点是歌唱时主要用鼓伴奏,还有三弦、扬琴等为辅。现存鼓子词都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阶层写景抒情之作,多用于朝廷州府筵席宴会。
5. “南洪北孔”
【答案】“南洪比孔”是指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二人。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昇(南方浙江钱塘人)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是两部结构宏大的历史剧,被誉为清代传奇南北高峰,在当时影响颇大。《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而《桃花扇》写的是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孔尚任和洪昇因此也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
6. “声音之道与政通”
【答案】“声音之道与政通”是音乐政治化的阐释,出自公孙尼子。公孙尼子《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公孙尼子认为,音乐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音乐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
二、填空题
7. 被称为“南戏之祖”的元代作品是《_______》。
【答案】琵琶记
【解析】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的光辉,不仅照亮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在元代,它是南北戏曲创作的殿军; 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8. 公安派的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_______。”
【答案】不拘格套
【解析】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9. 《卫风》中的《_______》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答案】《氓》
【解析】《卫风·氓》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10.“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自_______。
【答案】《庄子·秋水》
【解析】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1.桐城三祖是方苞、刘大櫆和_______。
【答案】姚鼐
【解析】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一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谷梁传》
【解析】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不是包含在《春秋》里,而是解释春秋的,其中《左传》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三、论述题
13.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论述。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因而促进了诸子散文的发展。诸子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
这一时一期的主要作品有《论语》《老子》等,它们用词简约,含义深刻丰富。《墨子》基本形成论说文的形式。《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以其弘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文有广泛的影响。先秦说理散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但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论语》言近旨远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
(2)战国中叶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等,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论说畅达有力。《孟子》的文风以辩论见长,写得刚柔相济,曲折尽情,波澜壮阔。孟子的议论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有时也用寓言来说理,如“揠苗助长”和“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宋古文家如韩愈、苏洵、苏轼等,不但在思想方面受到他的影响,在文章方面也效法他。
《庄子》中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庄子的散文中有“寓言”“重言”和“卮言”三部分。“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幻想故事,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其中有许多只是作者的假托。“卮言”是抽象的论说。庄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寓言和重言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秋水》和《逍遥游》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给后世文学家以极大的启发,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在战国诸子中以庄子给后世文学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