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960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2.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须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土地使用权才能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有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按用途分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二、简述题
3. 何谓土地划拨和征用?
【答案】(1)土地划拨土地划拨是指从国有土地中划出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国家、城市集体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建房使用。用地单位或个人仅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具体拨用程序如下:国由用地单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划拨,申请时应附有上级批准的用地计划、投资计划和用地平面规划图等; 醚土地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办理划拨手续; 霍琪页取土地证。
(2)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兴建厂矿、道路、铁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和其他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城镇兴办集体企业占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征用土地的程序如下:
①用地单位需持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包括批准占用耕地的征地指标,向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
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由土地管理机关会同有关方面共同选址。
②选址后,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根据用地单位提交的由建设主管机关批准的工程项目初步计划(包括总体布置图和说明)及年度投资计划,核实征地面积。
③由所在县级土地管理机关组织有关各方面共同议定征地的补偿费用和必须解决的搬迁、定
置问题,形成协议书。禁止用地单位擅自和有关乡、村直接协商征地。
④协议书经上级批准后,由土地管理机关根据建设主管机关批准的投资计划和年度施工进度,一次或分次划拨土地。
⑤遇有抢险、防洪等紧急情况需要征用土地,准许先行占用,后补办征地手续。
4.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划分为哪几类基本用地区?
【答案】(1)由于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客观上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上的差异性表现为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利用特点和利用方向上的区域差异性,在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结构时,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认识和揭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指导今后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
(2)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①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地域分区是一项内容复杂、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地域分区所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不仅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征,指出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域以及保护与改造的途径。
地域分区应遵循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质量差异原则、土地适宜利用原则和保持行政区划界线完整性原则。在综合自然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土地适宜性和土地自然生产力分区以及土地经济等级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相似性,把条件近似的区域单元划入同一地域内。地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借助于一系列指标加以反映。如山东省地域分区时选用土地适宜性结构比、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比、山丘/平原比、气候条件(年均温大于0度的积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森林覆盖率、土壤类型、人均产值、耕地产量等。指标对比法与逐步逼近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完成地域分区(地域、亚地域)。最后按地域分区统计各类用地面积并指出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结构。
②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又称土地利用控制分区。用地分区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用用地分区与土地利用指标相结合的规划模式,是目前我国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地域分解用地指标的基本方法。
用地分区时应遵循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适宜用途一致性原则、土地利用主导用途原则、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界完整性原则等。按土地主要用途在图纸上划分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城乡居民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可分为农业用地区(再分为耕地区、园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等)、建设用地区(再分为城镇规划区、村镇规划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开发区、工业小区等,把建成区和规划区加以区别)和未利用地区。最后按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分别统计汇总各类用地面积,对规划区域土
地利用结构和用地指标进行区域分解,把宏观控制与微观规划具体结合,使总体规划方案落到实处。
5. 土地统计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土地统计信息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土地类别、数量、权属、质量以及人口、社会统计等与土地统计有关的信息。
(2)研究应用软件
研究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土地统计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等处理软件。
(3)成果输出
成果常以报表、文件、各类统计图形、数字等形式输出。
基本土地统计信息是土地统计数据库的基础,研究应用软件则是加工、处理、分析基本土地统计信息的工具,而成果输出则是建库的最终目的。土地统计信息通过软件的处理、分析后,将所获取的成果按不同形式输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6.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①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够全面摸清土地资源的家底,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利用类型、利用水平,以及土地的权属界线,为日常地籍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科学的数据。
②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业、工业、交通、公共事业等方面的用地比例进行合理配置。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
③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有助于建立合理用地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也是进行区域开发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更新土地利用的数据资料,保持土地资源资料的现势性,其基本手段和中心环节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④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只有摸清土地利用和其他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区划才能有可靠和科学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揭示出土地资源空间分区划片的客观规律; 才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样,制订国民经济计划中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例关系,确定各业的发展任务和投资方向,都必须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计划决策的依据。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说应当包括清查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也就是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