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830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性质
【答案】语法性质是指与语音、词汇相比所具有的特征,相当于“语法功能”。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抽象性是指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稳固性是指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要缓慢得多。民族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2.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3.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4.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5. 部首
【答案】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 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类的作用。
6.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7.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8.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9.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0.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
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二、分析题
11.用横线“,并指出其词性: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答案】天上 风筝 渐渐 多了,地上 孩子 也 多 了
天上:名词 风筝:名词 渐渐:副词 多:形容词
地上:名词 孩子:名词 也:副词
12.汉语语序灵活还是不灵活? 请结合下列语句的分析进行说明。
(1)我吃饺子。
(2)饺子我吃。
(3)我饺子吃。
(4)一锅饺子能吃五个人。
(5)吃饺子,我。
(6)饺子吃,我。
(7)吃我饺子。
【答案】(1)汉语的语序不灵活
汉语的语序是不灵活的,语序是汉语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是不能随意变换语序的。 (2)例句分析
例句中,句(1)是汉语“主+谓+宾”的正常语序,其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饺子”是“宾语伙句(2)将主语和谓语置于宾语之后,仍然可以表达“我吃饺子”的意思; 句(3)
,语序不对,不能将宾语放于谓语之前; 句(4)的结构是“主+谓+宾”“能吃五个人”表示结果;
句(5)主语“我”置于谓语后面,表示强调要吃的是“饺子”; 句(6)语序不对,宾语不能位于谓语之前; 句(7)是动宾结构,其中“我饺子”是省略了“的”的定中结构。
对上述的例句进行词序分析后,可以观察出,汉语中词序是一个很关键的语法手段,即在汉语中词序的不同就会引起意义的变化,在汉语中词序是不能随意变动,每个句子成分都有自己的位置,按照相应的词序规则组合出不同的意义。
1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用画线法分析下列复句。
(1)园子里的葡萄像一串串绿色的玛瑙。
(2)香蕉三块钱一斤。
(3)他砍了一天的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