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商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由何在?
【答案】个人倾向于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并最终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1)区域一体化的依据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因素。
①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依据
区域一体化的经济依据比较直截了当。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理论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可使各国专门生产其最有生产效率的商品和劳务。与贸易受到限制的情形相比,自由贸易的结果是,整个世界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一国对自由贸易的开放还能刺激该国经济增长,原因是从贸易中取得了动态的收益。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向东道国转移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鉴于知识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也可能促进经济增长。总而言之,经济理论证明自由贸易和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所有的参与国都将获益。
据此,理论上的理想状况就是全部取消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的壁垒。然而,政府干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也有依据。由于许多政府已经部分或者全部接受了干预的依据,这就使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尽管诸如世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机构一直在将这个世界推向自由贸易制度,但并未取得完全成功。在一个有众多国家和众多政治理念的世界上,使所有的国家认同一套统一的准则相当困难。根据这种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看作各国从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往来中取得额外利益的一种尝试,这种利益并不能通过诸如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协定得到。在有限的几个相邻国家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和投资制度,要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建立类似的制度更加容易。协调和政策统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寻求达成协议的国家数量的影响。参与的国家越多,需要协调的观点就越多,达成一致的难度就越大。因此,试图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动机就是从自由贸易和投资中获得收益。
②区域一体化的政治依据
在一些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类似安排的尝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依据也很突出。通过与邻国经济建立联系以及日益增进的相互依赖,相邻国家之间就会产生政治合作的动力,各国之间暴力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减少。除此之外,通过形成经济上的国家集团,这些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实力也能得到增强。这些方面的考虑是195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欧洲经历了两次极具破坏性的战争,而且都是由于某些难以控制的成为单一
民族国家的野心引发的。那些曾寻求一个统一的欧洲的人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使欧洲再次爆发战争成为不可想象的事。许多欧洲人也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各个单一民族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能在世界市场和世界政治领域坚持自己独立地位的强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以便与美国以及政治上相左的苏联抗衡的想法必定扎根在许多欧共体奠基人的脑海中。
(2)然而,推动一体化的理由通常并不为一国内部的许多集团所接受,经济一体化确实也存在着它的弊端。
①尽管支持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依据十分有力,但绝不是可以轻易实现或维持的。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尽管经济一体化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但也须付出代价。虽然一个国家在整体上也许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某些特定的集团却可能受到损害。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制度需要作出某些痛苦的调整。
一体化的第二个障碍是出于对国家主权的关注。国家主权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一些关键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控制。这曾经是欧盟面临的主要泮脚石。
②有学者指出,区域一体化的收益是由贸易创造的程度而不是贸易转移决定的。当自由贸易区内低成本的生产商取代高成本的国内生产商时,就会产生贸易创造。当较高成本的外部生产商被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生产商所取代时也会形成贸易创造。而当较高成本的外部供应商取代了自由贸易区内较低成本的外部供应商时,就会产生贸易转移。只有当贸易创造的数额超过贸易转移的数额时,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才会使世界受益。
然而,从理论上讲,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将保证自由贸易协定不会导致贸易转移。根据这些规则,只有在与以前的情况相比,各个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征收的关税不是更高,或没有对贸易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大多数情况下,贸易创造是大于贸易转移的。虽然区域一体化有风险,但整体收益大于成本,仍然值得支持。
2. 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
Describe the shifts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hif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North America? Hong Kong?
【答案】(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
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
对英国和北美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对中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香港有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与英国和北美企业竞争。但是,英国和北美国家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对香港的新兴产业带来冲击。
3. 某化工企业正计划如何最好地向世界市场供应硫酸。建造一个工厂花费约2000万美元,需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未来10年,这种产品的总市值估计为200亿美元〜300亿美元。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问该公司应采取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战略?该公司应为其工厂寻找什么样的生产地点?
A chemical firm is considering how best to supply the world market for sulfuric acid. A manufacturing plant costs approximately $20 million to construct and requires a moderately skilled work force. The total value of the world market for this product over the new 10 years i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20 and $30 billion. The tariffs prevailing in this industry are moderate. Should the firm favor concentrated manufacturing or decentralized manufacturing? What kind of location (s ) should the firm seek for its plant (s ) ?
【答案】(1)该公司应该采用有限的分散生产战略(意味着公司不需要在每一个销售产品的国家都建造一个工厂,只需在世界的几个区域建造工厂)。这一战略有意义是因为:①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而不是低);②建造一个工厂的成本也处于相对中等水平(2000万美元);③只需要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这在世界的许多低成本国家也能提供)。
(2)这家公司应该基于国家因素、技术因素和产品因素来选择它的生产地点。考虑国家因素时,应该寻找那些中等熟练劳动力的成本不高的国家;考虑技术因素时,由于与产品相关的固定成本不是很高,公司不需受固定成本的限制,因此技术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考虑产品因素时,由于这家公司的产品价值重量比低,使得在一个地方集中生产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不具吸引力,因此该公司应该在世界的几个地方分散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