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847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弗里德曼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答案】(1)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这个阶段代表了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其中有若干地方中心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等级结构分异。

(2)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这个阶段是工业化的初期,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产生,整个区域的空间结构由单个相对强大的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这个阶段区域出现新的经济中心,形成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一外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和有序化。

(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这个阶段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区域内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和广泛。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界线的逐渐消失,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2. 运输公司为什么要发展成为物流公司?

【答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需要,近年来,传统的运输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物流公司的其他形式迅速发展。运输公司要发展成为物流公司的原因有:

(1)物流改变了运输公司单纯的运输货物的模式,对生产和消费的信息进行传播与处理。在“输入—生产—物流—消费”生产链中,物流公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地方运输均参与其中。

(2)扩大了运输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提供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的产业。

(3)电子零售业的兴起,由于特殊的经营方式,其销售范围很容易跨越地区,实现多区域、多国或全球销售。在此过程中,单一的运输只是电子商务的一环,需要物流公司货物的配送。

3. 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案】(1)古典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廖计的市场区位论。

(2)现代区位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己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而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理论也应运而生。如:中心地理论。

(3)两者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①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

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②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③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4. 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答案】(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的自身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特性,包括空间位置(经纬度)、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气候、水文条件)、土地的形态(大小、地形、地貌等)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如土壤、岩石、植被等)等。这些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 但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2)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3)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中,一般都将能源和交通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的重点来加以建设。

(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这类资本由于不易移动,往往在一处布局后会存续一段时间,即存在所谓的地理惯性。

金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性资本流动极其活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张,资本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

(5)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

(6)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伴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己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5. 试比较城市区域管制模式的特点。

【答案】城市区域的管制模式有集中管制、分散管制和多中心管制等类型。

(1)集中管制

集中管制模式是中心城区或者中心城市主导城市区域的内部关系协调。其缺陷是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内部缺乏竞争活力。

(2)分散管制

分散管制模式是在城市区域内各城市、地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竞争。其缺陷是在城市区域内存在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多中心管制模式是承认各个城市或地区的独立性,同时,又重视发挥中心城区或者城市的协调作用。

6.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

,区域在经济【答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把区域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资源的“转换器”

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经过产业结构的转换,就生产出了所需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即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他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 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