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19文化遗产保护综合理论之中国考古通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永固陵

【答案】永固陵是指北魏文成帝之妻文明皇后冯氏(孝文帝祖母)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冯氏曾两次执政,握有实权,陵墓是她生前所建,大体上可反映北魏帝陵的情况。陵园背靠方山,座北朝南。永固陵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为:思远灵图、永固堂、永固陵。思远灵图是一处带回廊的塔院建筑,塔基方形,永固堂也是方形建筑,永固陵为圆形但基底为方形。这是将陵园与佛寺建筑融为一体的南北朝陵园特点,但在陵前建有石殿则是继承了东汉的做法。墓下是带墓道的双室砖,墓前、后室均为近方形,室内建筑构件的石雕和镇墓石兽等。工艺精美,费工浩大,又行厚葬之风。

2. 瑶山墓地

【答案】瑶山墓地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遗址群的东北角、安溪镇下溪湾村天目山余脉凤凰山麓的小山丘瑶山之上。此系良渚文化中期偏早的高等级祭坛与墓地合一的遗址,也是良渚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其进行了五次发掘。探明其中心部位为人工堆筑,中心为一处红土台,外围一圈灰色土。灰土外围为原来可能铺有碌石的黄土台,台西、北侧保留有石砲。中心部位之外,发现有北2、西2至西6及南1多条石坎,整体规模宏大。中心部位上发现南北两列排列整齐、随葬品丰富的高等级墓葬13座,出土器物约3000件,其中绝大部分为玉器,包括琼、钺、璜、冠形器、带盖柱形器、柱形器、三叉形器、锥形器、圆牌、镯形器、带钩、牌饰、纺轮和鸟等器形。

3.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砌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人字顶——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4. 邦墓

【答案】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周礼•春官•墓大夫》载“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邦墓以小型或中型墓为主,一般无封土,为士或庶民之墓葬,埋葬密集,成组成群排列。不同类别的墓交错埋葬,但彼此间无打破。

5. 侯马晋城

【答案】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丄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在呈王古城南的秦村发现春秋晚期盟誓遗址,出土了侯马盟书,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盟誓制度的珍贵史料。牛村古城南郊有铸铜、制陶、制石器等手工作坊遗址。其中侯马铸铜遗址为研究晋国铸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还发现了大片东周墓群。

6. 大汶口文化

【答案】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地区,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另有骨、蚌器。陶器特征明显,以泥质红陶、夹砂红陶为主,也有灰、黑陶、鬵、觚形杯等为典型器,黑陶器十分精致。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发达,发现大量粟和家畜遗存,渔猎经济占一定比例。氏族有公共墓地,中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墓及随葬品悬殊的现象。大汶口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7. 环境考古

【答案】环境考古是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考古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60年代形成为一门学科。包括地质考古学、考古动物学、考古植物学等内容。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形成以来整个第四纪时期同人类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为新石器时代及历史时代初期,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随着环境考古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完善,许多重大考古学课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环境考古学的支持。

8. 越窑

【答案】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它开创于东汉并在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窑址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属春秋时越国旧地,唐时得名越窑。越窑的青瓷釉色美,深受唐时饮茶者的欢迎;唐、五代时越窑所产“秘色瓷”,更是留下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名。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9. 低温釉陶

【答案】低温釉陶是北魏兴盛的一种瓷器,所用技术是汉代釉陶技术的继续。形制有高足盘、

莲花缸、鸡首壶、扁壶、碗、杯、瓶、盒、灯等。釉彩有绿、黄、褐色,还有些器物三彩并用。低温釉陶一般作为随葬品。

10.新考古学

【答案】新考古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论,以新墨西哥大学的L*R•宾福德和英国的D•克拉克为代表。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他们主张考古学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他们还提出文化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留下了人工制品,考古学家的任务是根据这些静止的人工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推断人类的动向,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了解和掌握人类文化发展动力的一般法则。在方法上,新考古学注重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强调运用民族学的成果,主张先建立理论或假说,再利用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使用考古发掘,来进行验证,而不是传统的归纳推理法。他们不把陶器、石器等文化遗物看作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不重视类型学的研究和描述方法。

二、简答题

11.简述南越王墓。

【答案】1983年6月发现的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汉代少数未被盗的诸侯王墓之一,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

(1)形制

①整体

整座墓构筑在象岗山腹心深处,墓底距原来岗顶17米。全长10.85米,最宽处12.50米。南越王墓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呈“早’’字形,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

②墓室

墓室全部用砂岩大石板砌筑,墓道在南。墓室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分为主室(含后藏室)和东、西侧室。前室部分随葬有礼器、车器、乐器、酒器、玩赏器和修简用器等,总之是“外藏室”,后室部分有墓主和左、右夫人的遗体、随身用品和庖厨用具,总之是“内藏室”。

(2)墓主和殉葬人

墓主套以丝缕玉衣。墓道近墓门处有殉葬人1个,似作头东足西,打横斜放。惜出土时仅存12件陶器,以及小铜镜和铜带钩各1件。侧室等还有殉葬人11人。

(3)随葬品

①“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金印乃生前用印,未死即有庙号;“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同此。《汉旧仪》:“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文曰皇帝行玺(按,为封国之用),皇帝之玺(按,为赐诸侯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