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837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财务会计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 它与直线折旧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加速折旧法的含义: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递减费用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各年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为了简化折旧计算工作,月折旧额一般按年折旧额除以12计算。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不是年初(1
,则该年度各月的折旧额以及下一年度前几个月的折旧额(即开始计提折旧1年之内各月的月份)
,均按年折旧额的月平均数计算。 折旧额)
较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直线法是指按照时间或完成的工作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其累计折旧额为使用时间的线性函数。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其累计折旧额为完成工作量的线性函数。
(2)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的比较。
①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平均摊配于其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支出摊配于各个会议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均衡性。因为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磨损程度也会逐渐增加,使用后期的维修费支出将会高于使用前期的维修费支出,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费与维修费之和)将会不同。
②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因为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而维修费较少,后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少而维修费较多,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此外,由于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能够使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够均衡。此外,由于这种方法不适宜采用分类折旧方式,在圆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大。
企业在计提折旧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折旧计算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可比性原则,某种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应随意改变,以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前后期一致,便
于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决定改变折旧方法,其变更时间一般应为年初,以保持年度内折旧方法的一致,并将变更理由及折旧方法改变后对损益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
2. 简述存货盘亏和毁损的处理。
【答案】企业在进行存货的日常收发及保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造成存货实际结存数量与账面结存数量不符,有时还会因非常事项造成存货毁损。为了确保存货账实相符,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发生存货盘亏(实际结存数量小于账面结存数量)及毁损(非常事项造
,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账务处理,以保证账实一致。 成的存货损失)
(1)发生存货盘亏和毁损,在批准处理以前,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进行核算。盘亏和毁损时,一般按盘亏和毁损存货的实际成本(大多按盘亏、毁损的数量和该存货的期初结存单价计算确定)冲减存货的账面记录,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
,贷记有关的存货科目。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理流动资产损溢”
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非正常损失的存货价值应包括其实际成本和应负担的进项税额两部分,发生非正常损失(如自然灾害、被盗窃及管理不善造成大量
,按霉烂变质等)时,应按非正常损失的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非正常损失存货的实际成本贷记有关存货科目,按非正常损失存货应负担的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2)查明盘亏和毁损的原因后,应按不同的原因及处理决定分别入账,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其中,属于定额合理盘亏的,一般作为管理费用列支; 属于一般经营性损失的,扣除残料价值以及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后的剩余净损失,经批准也可以作为管理费用列支; 属于自然灾害损失、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以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的,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及其他资产的损溢,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等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清查的各种则产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时应先按上述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还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期末,“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
3. 简述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答案】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房地产的转换是因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而对房地产进行的重新分类。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包括:
(1)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用于出租,或将自用的土地使用权改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或将自用房屋建筑物改用于出租,应将上述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①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企业应将其他资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其中,原始价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应分别进行结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等科目。如果其他资产发生减值,计提的减值准各也应一并结转。
②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转换当H 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人账价值。转换当目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等科目; 转换当目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如果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减值,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应一并结转。
(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
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应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
①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企业应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其中,原始价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应分别进行结转,账务处理与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相反。
②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目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借记
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采用一种计量模式,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的用途发生了改变的,应将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4. 论述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应用中的现实意义。
【答案】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遵照这一原则,可使本期可能产生的损失不致递延至下期反映,增加下期负担,从而使各期的经营成果更加真实。
谨慎性要求体现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全过程:在会计确认方面,要求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 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 在会计报告方面,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