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631生物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酵母。

【答案】假酵母是指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

2. 共生

【答案】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3. 甘油悬液保藏法。

【答案】甘油悬液保藏法是指将菌种悬浮在甘油蒸馏水中,置于低温下保藏的方法。保藏温度若采用保藏约为

4. 抗原递呈作用。

免疫应答的过程。

5. Lysogeny

【答案】溶源性,指温和噬菌体DNA 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6. 细胞基质。

【答案】细胞基质,又称细胞溶胶,是指在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状溶液,内含赋予细胞以一定机械强度的细胞骨架和丰富的酶蛋白、各种内含物以及中间代谢物等,是细胞代谢活动的重要基地。

7. 孢子丝。

【答案】孢子丝是指由气生菌丝成熟形成,可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分生孢子的菌丝。

8. 性传播疾病。

【答案】性传播疾病是指各种与两性接触相关的传染病,除传统的淋病和梅毒外,还包括艾滋病、衣原体和生殖器念珠菌病等。

年,而采用保藏期可达10年。 【答案】抗原递呈作用是指将抗原大颗粒摄入胞内,经处理后把抗原表达于细胞表面,激发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在诱变处理时,要把细菌细胞制成分散均匀的细胞悬液? 对霉菌进行诱变时,应处理孢子或菌丝体?为什么?

【答案】(1)为使每个细胞均匀接触诱变剂并防止长出不纯菌落,要求作诱变处理的菌株必须以均匀而分散的细胞悬液状态存在。

(2)霉菌的孢子是其繁殖结构,菌丝体可以通过裂殖产生后代,故为了避免不纯菌落的出现,在对其进行诱变时需处理其孢子和菌丝体。

10.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答案】(1)镜检法

将待检样品制成菌悬液,滴一点菌液于一盖玻片上,取一凹窝载玻片,将凹窝对准菌悬液盖在盖玻片上,然后将盖玻片和载玻片一起翻转,让菌悬液在凹窝上的盖玻片下。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应找悬液的边缘,因细菌为了更多地接触空气,总向水滴的边缘运动。观察时要注意将细菌的运动与分子的布朗运动区别开。

(2)半固体穿刺法

将待检细菌穿刺接种在半固体试管培养基中,若细菌仅沿穿刺线生长,说明细菌不运动。若细菌沿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说明细菌有运动性。

11.为什么弱化作用只影响合成代谢,而阻遏作用既影响合成代谢途径也能影响分解代谢途径?

【答案】因为弱化作用是受氨酰-tRNA 的控制,是氨基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一种调控作用;而阻遏作用中,操纵子是受阻遏蛋白的控制,是调节基因的产物,在分解代谢(乳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色氨酸的合成)中均存在。

12.简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细胞构造。

【答案】(1)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依据形态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构造:

①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问体、细胞质(核糖体、内含物、储藏物)、核区; ②特殊构造:包括糖被(荚膜、黏液层等)、鞭毛、菌毛、性毛、芽孢等。

13.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

【答案】(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和恒浊的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的方法是回流二次沉淀池沉降的污泥。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是调控培养器中流入、流出液的流速,使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基本恒定。

(2)两者的不同点: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实现恒浊靠回流维持污泥浓度恒定。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靠调控流速维持。

14.何谓菌株?它如何表达?正确理解菌株的涵义有何重要性?

【答案】(1)菌株的定义:

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是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的名称可以随意确定,一般可用字母加编号表示,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①菌株几乎是无数的;

②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③菌株与克隆即无性繁殖系的概念相似;

④在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在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性状上虽相同,但作为非鉴定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

(3)理解菌株的涵义的重要性:

根据菌株的定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菌株发生变异,均应标上新的菌株名称。当进行菌种保藏、筛选或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发表论文,利用菌种进行生产时,都必须同时标明该菌种名称及菌株名称。

15.何谓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根据是什么?它在目前面临何种挑战?

【答案】(1)三域学说的根据与定义:

三域学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Woese 等人提出来的学说,他们对各大量微生物进行16S 和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三域系统。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2)目前三域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有:

①16S 和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

②已知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它们表达的功能蛋白更接近于细菌而非接近于古生菌等。

16.试列表比较细菌酒精发酵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特点和优缺点。

【答案】细菌的酒精发酵通过ED 途径进行,其反应过程如下: 和 (2)根据菌株的定义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