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719新闻与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但又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即实行双轨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考虑。请简述其理由。

【答案】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考虑。

(1)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2)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3)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双轨制,其初衷是把竞争机制引入电视业,一方面大大丰富电视节目,满足各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比如公营台多以严肃的时政节目为主,格调高雅; 私营台多以娱乐节目为主,内容通俗。另一方面,又对本国政治、文化以及电视业本身不造成伤害。从10年来的实践看,这个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欧的电视业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依麦奎尔的观点,这个体制在欧洲将长期保持。

但不能忽视的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麻烦也不少。其中最突出的是两个:

①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又“引狼入室”,让美国的电视片尤其是好莱坞的电视连续剧充塞西欧电视台。西欧的新闻学者不得不Ag 然长叹:“电视越商业化,也就越美国化。”

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虽然各国政府、议会采取了不少措施扶植公营台,但公营台的观众流失、收入下降己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虽然还没有达到危险的地步,但欧洲的不少新闻学者都担心,长此以往,公营台的处境不妙。

2. 简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答案】(1)反映并代表舆论

①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②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其传播涵盖范围之广、公开性程度之高,是其他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且它的传播又是持续、大规模的运作。

③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常常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己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2)引发舆论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现,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这是一个严格选择与精心突出的过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地作用、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

(3)引导舆论

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已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这种引导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公众在形成意见态度的过程中,实际早己不知不觉间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若隐若现,潜移默化,作用更持久,作用力也更大。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指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即通常所谓“用事实说话,’),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

由于新闻媒介常以公众代言人姿态出现,它的意见传播具有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的特点,在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感,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越的优势,也因此使之很容易成为主流意见。

3.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下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它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表现了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截然不同的本质属性。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的意见,它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

②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组关系:

a. 党和政府的喉舌与人民的代言人。

b. 党性与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 党性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自由。

d. 党性与新闻报道的生动活泼、平易近人。

e. 党性原则与新闻改革。

4. 如何理解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答案】要使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成为广大新闻下作者的自觉行动,应该首先树立这样几个观念:

(1)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性方针,它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更不是权宜之计。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版面上100%登的是正面报道,就算做到了正面宣传为主了。更重要的是看正面宣传是否成为一张报纸的基调和主旋律,看一张报纸是否充满着鼓舞人心、激励人心、启迪人心的精神力量。

(2)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要求我们“粉饰太平,,,不讲问题,不讲矛盾,更不是要求我们弄虚作假。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是以我国的客观现实为根据的,因为正面事物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流。如实地反映这个主流,就足以振奋人心,用不着我们去“粉饰,,,更用不着我们去添油加醋。

(3)坚持正面宣传,应当理直气壮。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健康的、美好的事物总是占主导地位。我们有些同志不相信今天生活中还有那些先进人物、美好的情操、感人的业绩,主要是他们的生活圈子过于狭窄,或者囿于某种偏见,先进的、美好的、感人的东西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之内。

(4)搞好正面宣传很不容易,需要努力提高宣传的艺术和技巧。能不能把正面宣传搞好,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两个统一,即:理直气壮与喜闻乐见相统一,鼓舞人心与实事求是相统一。

5. 简述新闻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答案】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

(1)新闻与信息的联系

①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

②它们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①内涵不同。信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而新闻仅限于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

②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

③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小同。新闻通过新闻媒介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