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答案】(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为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料,对间接得到的材料加以核对。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

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去掉“杂质”的过程,淘汰不适于新闻事业传播的材料。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 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由于宣传价值的选择比较严格,具有新闻价值,甚至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可能全部有宣传价值。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有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虽然宣传价值不高,也会刊登。而政党所办的新闻事业,对宣传价值较讲究; 商业性的新闻机构不会太严格。因此,经过新闻价值筛选以后的事实,到新闻法规时,有些具有宣传价值,有些并无宣传价值。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

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写作和版面组织有另外的要求,编辑首先考虑的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是不是符合要求; 然后再来考虑新闻写得是否符合要求。经过挑选,淘汰一批质量较次的稿子,留下的组织到版面上去。

(6)从版面到受众

受众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挑选新闻来看、听,凡不能符合他们兴趣的就不看、不听。

(7)从受众到社会效果

受众看了、听了新闻,对他们的思想、行动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是立刻显示出来的,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是受众必须看(或听)新闻。

(8)回馈

①受众对新闻阅读率、收视(听)率的高低,取决于新闻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就和新闻价值直接有关。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对阅读率、收视(听)率的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运用新闻价值。

②如果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良好,证明新闻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坚持和发扬。如果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那么就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新闻选择过程中的原因改进宣传方法。

2. 简述印刷媒介的特点。

【答案】印刷媒介指将文字、图片等内容排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刊等物质实体。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它具备以下特点:

(1)优点

①就媒介本身特性而言,印刷媒介的优点

a. 易保存,可重复。和电子媒介的一纵即逝相比,印刷媒介可以被保存,而且可保存的时间较长。被保存的报纸、杂志等可以被重复阅读。有剪报习惯的读者还可重复利用印刷媒介上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己经使广播电视的内容可以被储存,但对储存设备要求很高,数据也很容易流失。

b. 可便携,方便阅读。印刷媒介材质相对于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而言轻便,易折易放。因此,读者可将其随身携带,方便其随时阅读。

②对于受众而言,印刷媒介的优点

a. 自由选择权。印刷媒介由受众主动选择阅读。一般而言,报纸刊物等的发行方式是订阅与零售。读者在选择是否接触印刷媒介上自由度较高。此外,报纸、杂志等产品售价便宜,对读者的经济水平要求不高,加上种类繁多,因此,读者可以用较少的钱进行较多的选择。

b. 主动阅读,有益思考。印刷媒介使用的传播手段主要为图片与文字。读者可以在报纸刊物提供的信息中主动进行选择。由于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读者冷静地进行深度解读与思考。

③对于媒介组织而言,印刷媒介的优点

a. 印刷媒介制作成本较低。相较于广播、电视制作而言,纸质印刷成本较低。制作成本和发行成本的低廉使历史上众多有志于办报却经济不富裕的人得以实现办报的理想。

b. 精确投放,更加适应分众化趋势。报纸刊物的发行方式主要是订阅与零售。受众的主动购买使报纸刊物实现了精确投放。面对传媒市场分众化趋势的加强,印刷媒介能快速地找到与建立目标消费群体,继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c. 可控性强。首先,由于印刷媒介上的传播符号主要为文字与图片,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媒介产品的内容容易被控制,以减少出错。其次,纸质媒体可以被收回。如果出现“错误,,被要求收回,纸质媒介可以被较为快速地送达到目的地。而电子媒介上的内容一旦出错,传播出去后就无法收回。

(2)缺点

相应地,印刷媒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表现手段单一

相比于电视集声音、静动态画面,文字于一身的表现手段而言,印刷媒介能使用的手段较为单一。因此,受众接收印刷媒体信息的过程相对枯燥。

②时效性弱

尽管报纸刊物的制作成本低,但相对十电子媒介而言,其传播速度慢。这导致印刷类媒体在

信息传播,尤其是新闻类信息的时效性上变弱。

③高度集中式阅读占用时间

读者在阅读报纸刊物时不能分散注意力。而电视和广播可以伴随式收看与收听。从时间利用效率角度看,印刷媒介利用效率较低。

④对受众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印刷媒介上的传播符号以文字为主,图片仅是辅助性的手段。因此,报纸刊物等对读者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在传播史上有一段时间,看报是权力阶层与贵族群体拥有的特权。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主要靠听觉与视觉途径进行传播,一般的受众都具备接收信息的条件。所以,电子媒介的出现极大促进了传播的大众化。这导致在传播范围上,印刷媒介远远小于电子媒介。继而,在传播影响力方面,电子媒介大于印刷媒介。对于在同一个媒介市场上争夺受众的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而言,印刷媒体显示出一定的弱势。

3.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案】媒介进化是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程,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过程。

(2)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新的媒介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指出,每一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工具都有它自身的性质,媒介的性质及它所开创的可能性,是一个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从而造成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

②新的媒介会形成新的信息分配秩序。每一次传播媒介的进化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沟”或“知沟”,形成新的信息秩序,而信息秩序的变化将导致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比如网络媒介兴起后,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就比不掌握这一技术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原有信息富裕阶层和信息贫困阶层的划分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4. 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模式。

【答案】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介分属月种所有制,由于所有制形式不同,内部管理模式也不同。一般而言,私营的新闻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的新闻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有的新闻媒介属于政府领导制。

(1)董事会领导制

①比较大的私营新闻媒介多采取股份制。名义上股东大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但实际上分散的小股东对新闻媒介并无实际影响力,真正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