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824现代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周转速度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它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就越慢; 反之,则越快。

(2)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2. 通货紧缩

【答案】通货紧缩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结果。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3. 垄断利润

【答案】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

第一,垄断资本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在垄断阶段,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垄断资本大大加强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量小断增大,剩余价值率小断提高。

第二,垄断利润除来源于垄断资本对国内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外,也来源于对国外特别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发展中国家的雇佣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剥削。

第三,垄断企业通过向非垄断企业低价购买产品和高价销售自己产品的途径,占有非垄断企业所得到的一部分利润; 同时,也通过同样的方法剥削城乡小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把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和消费者的收入的一部分攫取过来成为垄断利润的一部分。

第四,垄断组织利用所控制的国家机器,通过国家词一货、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把国家所支配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转化为高额垄断利润。

第五,垄断组织通过不等价对外贸易,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也反映了垄断企业占有非垄断企业一部分利润的关系。追求这种利润必然引起垄断组织间的竞争,导致资本进一步积聚和集中,加深垄断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间、垄断资本集团间、帝国主义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二、简答题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 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处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因为: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

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定的精神文明是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石出的。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着眼于提高以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标志的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强大的国力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我国现阶段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 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人量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T 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

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作为惟一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多边组织,产生之初完全充当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又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代言人。IMF 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将其规则扩展到全部国际经济交往领域。

由上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对等的国际制度,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国际制度的主导权。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即带来机遇,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有:

①改善资金和先进技术不足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之初,为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它们现实的资源享赋却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缺少资金和技术,这种资源供给结构小能满足下业化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