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之现代汉语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2.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3. 偏旁
【答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
,,,都是偏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
旁。
4.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
,假借来记录“自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
己”的“自”。
5.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6.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7.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8. 存现句
【答案】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又称存现宾语句。存现句可以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它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其句首不能出现施事或受事名词,而时地名词有时可以隐去。存现句的宾语中心是施事,宾语中心前常有数量词组作定语。句首若有处所词语,处所词语即为句子的主语,构成主谓句,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若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则为句子的状语,构成非主谓句,如:“今天要走十个人。”
二、简答题
9. 拼音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举例说明。
【答案】把分析出来的声母、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音节,就是拼音。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平常念声母,一般是念它的呼读音。声母的呼读音都是在声母的本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用声母拼音时,应该去掉这个加进去以便呼读的元音,而用它的本音。例如拼zhang (张)时,先使舌尖翘起同硬鳄前部接触,作发zh 本音的姿势,在发zh 本音的同时,气流冲破阻碍连ang 一起念出来。
(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例如拼gu (谷)时,g 和u 之间有了停顿,就会拼成g (e )-u (歌舞)
(3)要念准韵头,念不准韵头,就可能出现丢失韵头或者改变韵头的现象。例如拼luan (乱)时,如果丢失韵头,就会拼成lan (滥); 拼xue (学)时,如果韵头念不准,就会拼成xie (鞋)。
10.同字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米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苦
【答案】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
(1)新生
①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
②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
③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
(2)杜鹃
①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
②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
(3)疙瘩
①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
②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
③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
(4)苦
①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②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③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
例①、②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③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①、②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11.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案】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1)语音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①同样一个意义,如“书”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英语中是“book" ,
汉语中是"shu" ,所以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②在同一种语言中,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bi é这个音节在“别去、区别、别离、别针”等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如“头t óu ”和“脑袋n ǎodai ”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如果有人不顾社会的约定俗成,擅自改动
,那么别人就听不懂他的话,也就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以不同的内容(意义)
无法达到同别人交际的目的。
(2)语音的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司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如汉语塞音中的不送气塞音(b )与送气塞音(p )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单位,"ba (爸)”中的“b ”与“pa (怕)”中的“p ”不同。英语塞音中的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却算是同一语音单位。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