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43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2.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3. 民主集中制

【答案】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的显著区别之一,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

①集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主要体现在人民的一切权力都统一地、集中地由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而不能与它相抗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法律,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中央的原则。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集中,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要求统一的规范和法制,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艰巨复杂,没有高度的集中不行。

②民主,是指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任,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与自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选民对代表有罢免权; 人民代表有充分行使权力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程序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协商作为实现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没有民主,就不能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生产关系要求民主,而没有民主作为集中基础,集中就可能走向反面,转变为独裁和专制。

因此,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是按照多数人意志的集中管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4. 利益关系

【答案】利益关系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两个方面的利益联系:

①个人与个人之问、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问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问的利益联系,即同一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问的利益联系。

②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小同层次的社会群体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即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5.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二、简答题

6. 政治统治的特点。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动因,构成政治统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政治统治行为的诸方面因素,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体现的诸多具体实际行为,其轴心和指南都是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的维护和政治权力主体意志和要求的贯彻。

(2)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政治统治行为的这一内容特征,是由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解决途径规定的。

(3)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政治联系,这种社会政治联系不仅表现为它们之间政治力量对比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行为方式和互动意义上的关系,政治规则和制度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心理层次上的关系形态。

(4)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通常需要把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和约束在社会政治秩序的范围内。因此,政治统治行为转化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活动,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5)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政治统治行为是政治权力主体把社会和政治冲突控制在社会政治秩序范围内的活动,是建立和维护政治权力与社会其他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权威与服从的活动,是使得这些力量和成员处于可支配和可约束范围内的活动。因此,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多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重功能中,政治统治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

7. 简述利益在政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利益在政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包括:

(1)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①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②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③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④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2)利益不仅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②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③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④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8.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答案】(1)政治系统就是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的。在系统的要件中,其中一项的变化会引起其他项的变化。

①把政治看成系统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政治并不是存在于它自己的独立的世界里。

②把政治看成一个系统有助于理解政治过程的关联性。政治活动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场所进行的,而是与文化、法律、意识形态和经济等系统相互作用的,它们又为政治活动提供某些规则。更重要的是,把政治看做系统使人们明白政府是“谁得到什么”的主要决定者。

(2)政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

①政治博弈的要素:

首先,博弈要有局中人;

其次,目标和结果;

最后,博弈的策略。

②政治博弈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