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文学院617语言文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人触大脑的_____半球。

【答案】左

【解析】人类的左右大脑各有分工,左半球控制者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2. 粤方言以______话为代表

【答案】广州

【解析】粤方言是中国七大主要方言区的方言之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州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3. 横、竖、撇、捺四种笔画中,不属于汉字基本笔画的是_____。

【答案】捺

【解析】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横、竖、撇、点、折,又称“札”字法。

4. 汉语音节不能没有______,不能没有______,但可以没有______、韵头和______。

【答案】韵腹; 声调; 声母; 韵尾

【解析】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灵,称为“零声母”。有的韵母可以分

为韵头、韵腹和韵尾,韵母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但是韵腹是韵母的主干,又称为“主要元音”。

5. 基本词具有_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答案】稳固; 能产; 全民常用

【解析】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性。它是基本词的总和,所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______》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答案】《汉语拼音方案》

【解析】《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也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于

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它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7. 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______,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______。

【答案】快慢; 颤动幅度的大小

【解析】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8. 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四定”分别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解析】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四定”具体是:定量,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编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各种专用字表,做到“字有定量”。定形,即废除异体字,使用规范的简体字,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做到“字有定形”。定音,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如确定异读字的标准读音法,做到“字有定音”。定序,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规定几种检字法的标准。如部首检字法,要统一部首的数目,统一部首字笔画数的计算方法,统一同笔画数字的先后次序等,做到“字有定序”。

9. 一个音位中的不同的音可以称作这个音位的_____,它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答案】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解析】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称作“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称“自由变体”。

10.汉语语法学的建立以_____的《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

【答案】马建忠

二、简答题

11.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

(1)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2)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

创造了日语的字母一一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12.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而把主语省略了。②句、③句是不一致的,②句“通过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使……”的行为主题不是学生,所以不能说“通过学习,使学生……”。同样,③句“通过实践”的行为主体是学员,而“帮助……”的主体不是学员,所以也不能说“学员通过……,能够帮助学员……”。②句的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掉“通过”和“学习”后边的逗号,由“学习”做主语; 另种是去掉“使”,由“学生”做主语。③句可改为“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学员能够明确目标……”。

13.请结合个人理解,谈谈口头语体跟书面语体的区别。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头语和书面语区别主要如下:

(1)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口头语对语境依赖严重,需要靠环境的指示才能正确理解话语的含义; 书面语则不然,其编码和解码不依赖语境。我们走在路上常常听到其他人的谈话却不知所云; 而鲁迅的文章,距今已经八九十年了,我们依然基本看懂。

(2)同步和异步。口头语的交际是同步性的,即话语的产生和接受之间没有时间延后,编码和解码之间几乎同时进行; 而书面语中,话语的编码和解码是异步进行的。这里的编码是指把信息以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解码则是指从语言的某种形式中抽取信息的过程。

(3)交际目的的不同。口头语言主要的交际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是为了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进行的,而交流话题本身并不重要,所以口头话语的话题往往是随意的,非计划的。书面语与之相反,一般是为了特定的交流目的,例如记录事实,交流想法等。

(4)副语言符号使用的不同。口头语中副语言符号的使用很多,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手势语等都对话语的理解起很重要的作用; 书面语对副语言符号的使用比较缺乏。

(5)可更改性不同。口头语言中,事前准备的时间少,思考时间短,话语一旦说出,就无法更改,因此在口头交际中,往往会出现打断、重叠、迟疑等现象; 在书面话语中,只要在读者看到之前都可以随意修改。

(6)词汇和句法结构不同。口头话语中的词汇使用比较随意,句子结构松散,句子短,并列句多,最突出的是有些词语是书面语中所没有的; 书面语言中的词汇正式,词法结构虽然复杂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