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_____”,不管语言中是否有词形变化,词类从根本上讲都是根据_____来确定的。

【答案】语法范畴; 句法功能

【解析】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得语法意义的聚合就称为“语法范畴”。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形态不充分,或者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照句法功能来定。

2. 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答案】文言; 白话

【解析】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一一白话产生了。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

造了条件。

3. 影响汉语声调最主要的因素是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

【答案】音高。

【解析】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在普通话里,同一个音节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

4.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 )。

【答案】a[a]

【解析】发a 音时,口大开,舌位低,舌头前伸。唇形不圆。

5. 舌面前、清、擦音是

【答案】x[]

【解析】发x 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鳄前部,留出窄缝,软鳄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面前部和软鳄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6. 普通话一个字的字音由声母、韵母和______三方面组成,“安烟弯怨”四字的声母同属于______声母。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______”。

【答案】声调; 零; 入

【解析】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称前段为声母,称后段为韵母。把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为声调。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称为“零声母”。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间,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

7. 普通话“远”的国际音标注音是( ),韵头是_____、韵腹是_____、韵尾是_____。

【答案】[yan]; u , a , n ,

8. 普通话读上升调型的调类是______。

【答案】阳平

【解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汉语的声调可以分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调值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第一声为高平调,调类为阴

平; 第二声为上升调,调类为阳平; 第三声为降声调,调类为上声; 第四声为全降调,调类为去声。

9. 现代汉语的两个舌尖元音,用国际音标来记音,舌尖前元音可记作______,舌尖后元音可记作______。 【答案】

【解析】舌尖前元音 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气流通路虽狭窄,但气流经过时不

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鳄前部,气流通路虽狭窄,但气发生摩擦,唇形不圆。舌尖后元音

流经过时不发生摩擦,唇形不圆。

10.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这种临时交际语如果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进一步学习所形成的混合语就是。

【答案】洋泾浜; 克里奥尔语

【解析】“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

二、简答题

11.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为什么? 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⑧那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13○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 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答案】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重复句,并列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问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得冉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重复句,并列关系。“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