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2.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3.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力一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4. 差序格局(费孝通)
【答案】差序格局是费孝通用来描述中国人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不社会关系的亲疏。”
5. 阶层性贫困
【答案】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6. 泰罗制
【答案】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丁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7.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8.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二、简答题
9. 英美派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欧洲大陆派相比有何差异? 它们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关于城市规划的思想,大致有霍华德的“花园城市”、芒福德的“有机秩序”、马塔的“带形城市”、勒·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四种。其中,霍华德、芒福德等人的思想属英美派,强调新城建设; 马塔、柯布西埃等人的思想属欧洲大陆派,着重点在旧城改造或城市更新。
(2)四种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霍华德是近代欧美最具影响的城市规划学家之一,他认为根治当时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使人们回到小规模的、开放的、经济均衡和社会均衡的社区,即“城市一农村”或“花园城市”。这种社区既保证人们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又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它集中了城市、农村的优越性,而又避免了城市环境恶化与农村缺少机遇的不足。
②芒福德的“有机秩序”
“有机秩序”是芒福德提出的一个符合个人所有的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充分适合人类生
,他制定了内容广泛的计划,其活的新型城市环境。为了纠正工业城市的弊病,建立“有机秩序”
要点包括:a. 必须保持低密度; b. 必须限制城市规模; c. 人们必须生活在自然的、露天的绿色环境中; d. 社会交往必须保持在一个基本的水平,以确保身体健康和社会关系的健全; e. 作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家庭应成为新城市建设加以关注的焦点; f. 居住区是新城建设的主要单位; g. 强调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 h. 车辆交通与步行交通相互隔离; i. 新城市是一个完全的社区。
③马塔的“带形城市”
马塔提出发展“带形城市”的思想,即使现有的城市沿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他认为,在新的集约运输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
④勒·柯布两埃的“阳光城”
勒·柯布西埃有关“阳光城”的思想来源于他的“拥挤的弊端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这样一个悖论。他认为,就一定空间地域而言,采用大量的、高层的建筑形式虽然不会使单位人口减少,反而会使其有所增加; 但是在这些建筑周围可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
(3)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虽很悠久,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并不长,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步入正轨的。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时期。上述己被西方实践检验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提供某种程度的参考与借鉴。
10.形成竞争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形成竞争需具备以下条件:
(1)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
(2)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失去丁得到的机会。对于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日标的追求,不能形成竞争。
(3)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目标物,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者。竞争虽然也是人与人间的一种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对关系。虽然竞争双方中一方的胜利就标志着另一方的失败,但对方的失败不是直接目的而只是间接目的。
11.社会政策调整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社会政策调整的方法主要包括:
(1)政策替代。政策替代即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但政策所针对的问题不变。
(2)政策合并。政策合并是指旧的政策作为整体虽被终止,但其部分内容仍然适用,因而被合并到其他政策中。
(3)政策分解。政策分解是指将原来的政策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自成为一项新的政策。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旧政策内容庞杂、目标众多而影响政策效果时。
(4)政策缩减。政策缩减是采用渐进方式对某一政策加以终结,这样可避免仓促终结所可能产生的剧烈反应。
12.试述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
【答案】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区别卞要包括:
(1)在职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在职业结构上,农村社区的职业比较单纯。在农村社区,多数以农业为主,只有少数人从事手下业、商业以及其他行业。城市社区职业门类众多,而以工商业和各种服务行业为主,性质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