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迁想妙得
【答案】“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2. 陆探微
【答案】陆探微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宫廷画家,是中国画史上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在绘画题材上,陆画以人物画为主,其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是对六朝士人的生动概括。他通过对草书连贯一气的行笔运势特点的敏锐把握和巧思妙琢,将它引入绘画领域,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一笔画”法。代表作品有《萧史》、《木雁》、《风俗》、《洛神》等。
3. 颠张狂素
【答案】颠张狂素即为唐代书法家张旭与怀素之并称。在历史上有一定书法艺术地位。张旭,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有“张颠”的雅称,代表作《古诗四帖》。怀素,其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世称“狂素”,传有《自叙帖》、《食鱼帖》等。
4. 岩画
【答案】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口,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边睡都有分布。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5. 瓦当
【答案】瓦当,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薯餐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6. 翰林图画院
【答案】翰林图画院是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招、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各,规模最为兴盛。
7. 白描
【答案】白描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一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由宋代李公麟所创。在白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以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而著称。白描既精密严谨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审美情致。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
8. 娄叡墓壁画
【答案】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雨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 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人间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9. 永乐宫壁画
【答案】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丙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10.北齐南黄
【答案】“北齐”指国画大师齐白石,“南黄”指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1)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用笔有力,画虫极为精细; 特别擅长画虾蟹、蝉、蝶、鱼、鸟一类的题材,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齐白石反对闭门画室的空想,倡导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代表作有《群虾图》等。
(2)黄宾虹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喜欢用焦墨和浓墨,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用笔方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用墨方法,具有很高的美术理论价值。对新安画派作了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料。代表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等。《画家通论》、《虹庐画谈》
二、论述题
11.论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答案】“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
(1)“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①他们在石涛以及另一些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
②“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③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作品尽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2)“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
①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衅与李力一膺。
a. 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
b. 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c. 由于感情个性的驱使,他们画风已非温文尔雅,而是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
d. 代表人物: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代表作有《竹石图》《衙斋竹图》、《兰竹图》等。
②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
a.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
b. 作品虽时而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 c. 代表人物:金农
他的思想存在矛盾。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但他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 花鸟山水,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 人物肖像,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别开生面。代表作有《自画像》《月华图》、《寄人篱下》等。
③第三类: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虽0
a. 具有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因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
b. 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
c. 代表人物:黄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