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经贸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 物质

B. 精神

C. 物质和精神

D. 神

【答案】C

[解析】二元论是指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2. 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并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C

【解析】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把哲学划分成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肯定存在、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4.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撅; 战马撅,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①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因此,“钉子缺致国家灭”的童谣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④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6. 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 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也就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

7.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就是( )。

A. 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B. 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C. 实现按人的意志办事的愿望

D. 实现绝对的自由

【答案】B

【解析】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必然王国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主要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的一种社会形态; 而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8.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B 项,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表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9.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 )。

A. 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B. 根据生产力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以免阻碍生产力发展

C. 运用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D.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应调整生产关系

【答案】B

【解析】无论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还是超越于生产力,都会对生产力破坏。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0.自然和社会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基础和纽带是( )。

A. 劳动

B. 自然

C. 人

D. 社会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