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F004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现金流量表

【答案】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从编制原则上看,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标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从内容上看,现金流量表被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每类活动又分为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从不同兔度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供信息的不足。通过现金流量表,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为其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2. 相关性与可靠性

【答案】(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以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反馈价值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以后,能够据以修正某些以前的认识;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小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所谓无重大误述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的内容; 所谓完整性,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问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谨慎性或稳健性,是指当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从中选择—种不高估企业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增。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美国SFAC 为代表,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提,但究其背后,还是比较赞成相关性的优先性; 以英国ASB 为代表,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性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3. 未达账项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方已登记入账,而另—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例如,企业存入银行的存款,企业己登记入账,增加了银行存款,但银行因尚在办理手续,在编制对账单时还未入账以增加企业的存款等。

未达账项主要是因为企业和银行收到结算凭证的时间不—致所产生的。企业和银行之间可能会发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未达账项:①银行己经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②银行己经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因而末付款入账的款项,③企业已经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④企业己经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付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已开出支票而持票人尚未向银行提现或转账等。

二、简答题

4. 请你结合某—企业的会计报表,探讨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对企业损益的影响情况。

【答案】(1)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称为企业的坏账,由于发生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会计上曾经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①直接转销法,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时,作为—种损失直接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其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②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金,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己经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2)备抵法下核算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是: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冲销多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实际发生坏账冲销坏账准备金时,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已经转销的坏账如果又收回。应首先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然后再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

(3)例如,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2×11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金35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35000

贷:坏账准备35000

而企业的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收益(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由此可知,对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2×11年年末净利润的影响是净利润减少35000元。

5.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力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

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发货都要计算—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月末—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种方法。采用月末—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该方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采用这种方法,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

6. 在财务报表分析时,如何理解或解释“现金为王”?

【答案】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在中国,银广厦、麦科特、郑百文等虚假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相继暴光,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而认为“现金为王”。忽然之间,一直不被人们重视的现金流量表成为整个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因而在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