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收入与营业外收入

【答案】(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收入有以下特征: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

2. 利润度量

【答案】利润度量是衡量利润量高低的指标。利润是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关于利润的实际度量由于度量的用途和目的不同而不同。目前,西方普遍使用的利润度量有以下几种:①书面利润。指各公司向其股票持有者申报的利润数额。书面利润代表公司管理层对经营业绩的正式评价,是决定公司分红政策以及投资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进行市场盈利分析,以及其他股票市场分析的原始资料。②应税利润。指各公司申报的应税净利润。它在企业设备折旧、投资税收减让等方面的处理上与书面利润不同。企业为了减少税收,总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尽量低估应税利润。③国民收入利润。指各企业如果按照和国民收入账户一致的方式进行核算,所得出的企业利润。主要用来衡量在这种记账方式下,哪些企业仍然具有盈利能力。国民收入利润在对公司和整个经济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时经常被使用。④真实利润。指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以后的利润,这种调整反映了通货膨胀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和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可以使用不同的具体方法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3.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

【答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存量。

而现金流量是一定时期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的数额,它可以分为二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它是一个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结果反映在财务状况中,财务状况是现金流量变化的起点,也是现金流量变化的终点。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会计分录? 试分析会计分录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1)会计分录是指按反映—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种方法,也指经济业务应记会计科口名称、登记方向和登记金额的—种会计的原始记录。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第—步。在实际工作中,它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日记账或记账凭证中编制的。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记入账户之前,应先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确定应记入什么账户的哪—方,然后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按其结构不同,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到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为—借—贷。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可以是—借多贷,—贷多借和多借多贷,但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般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会计确认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项目日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分录的基础和前提; 而会计分录是反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结果。

5. 什么是营业利润? 它与利润总额是什么关系?

【答案】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理财成果。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投资收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定得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得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关系: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6. 存货跌价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何异同?

【答案】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存货价值的减损情况:(1)当存在下列情形之—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予成本:①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

材料已小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2)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④其他足以证明己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 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

(1)存货跌价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同点

①减值准备的确定标准中,都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观念。存货中的可变现净值和固定资产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都应用了公允价值的思想。

②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质量。

③减值的确定原则相同,都是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当存货、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2)存货跌价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同点

①两者所适用的减值准则不同。存货跌价准备适用于《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适用于《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②进行减值测试的条件不同。存货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进而确定是否计提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减值迹象时,才进行减值测试。

③减值准备的转回处理不同。存货跌价准备的减值因素消失时,则减值金额可以予以恢复(转回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0为限);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便不得转回。

7. 有时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就大量收回现金; 有时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却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而且短期内难以收回,试分析这两种情况的销售对企业各会计要素和现金流动的不同影响。

【答案】对于—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个产销的统—体,企业—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处理和解决好这—对立又统—的问题,成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首要问题。信用政策过宽,虽能扩大销售,但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而且短期内难以收回,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货周转加快,当期销售收入上升,会计净利润有所增加,但现金流量会出现短缺,应收账款占了流动资产的大部分,会导致流动资产整体流动性下降。若当期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