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13土地管理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制度

【答案】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

2. 土地估价机构

【答案】土地估价机构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制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名称应明确为有限责任公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设立的合伙制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名称应明确为事务所。

3. 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

【答案】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是指土地权属转移的条件、形式和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

4. 熟地

【答案】熟地是指具有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且场地平整,能直接在其上建造建筑物的土地。

5. 土地权属管理

【答案】土地权属管理是指国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其中包括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

6.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

二、简答题

7. 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答案】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纯粹规模报酬变动规律为理论基础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以资源报酬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即由于生产要素配合比例变动,从而使要素的使用进入合理报酬阶段而产生的效益;

(3)以机会成本为理论基础的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8. 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答案】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包括:

(1)国家发展政策;

(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

(3)价格政策;

(4)税收政策。

9. 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答案】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包括: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10.影响资木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答案】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包括: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取决于农业投资总量。

三、论述题

11.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答案】现阶段我国为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

(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一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

(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12.试述开放土地市场的必备条件。

【答案】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土地市场的建立,也同样要求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更何况中国的土地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就更加严格。这些条件主要是;

(1)清理地产、明晰权属。进入市场的土地,要求权属关系清楚,且具有法律效力。土地一经转移,如若地籍不明,则难以管理。解放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放松了地籍管理,加之60, 70

年代土地平调频繁,城乡土地权属比较混乱,这就要求对城乡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恢复和建立地籍管理制度,须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证书,建立土地档案,搞清土地权属,为开放土地市场创造基础条件。

(2)对城乡用地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估。地价的形成是土地市场的关键,而地价的高低,又关系到土地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只有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估,地产交易的地价确定才具有科学依据。否则,地价必然混乱失控,这既不利于地价及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土地市场的发展。

(3)硬化国有企业预算,培育市场主体。在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因而,土地使用权的买卖、交易双方绝大多数是公有企业,其中又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使用经营者,因此,企业的最终所有权是国家的。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资料是依赖国家平价调拨,经营亏损也要由国家负担,企业预算一直处于软约束状态。在这种体制下,土地价格的高低与企业盈亏无关,从而使企业在土地市场中不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及土地的真实价值来确定地价,必然导致地价畸形与扭曲。只有割断企业同国家之间这种供给式的关系,硬化企业的预算,才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育。

(4)完善金融市场,发展土地金融业。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地产业是一项投资大、回收期长的产业,没有银行支持难以进行。只有土地金融业发展起来,土地市场才能繁荣兴旺。

(5)完善土地法规及地政管理机构。为了建立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保护地产投资者利益及交易双方的权益,解决地产纠纷,抑制地产投机,引导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等,都需要建立配套的土地法规,同时,也要建立与土地市场相适应的地政管理机构。地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面向市场,需要有决策机构和分工细密的执行机构。

四、案例分析题

13.根据下列报道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996~2003年江苏开发区累计新开发土地面积432.77平力公里,同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8.75亿美元,平均每投入1平方公里土地,吸纳外资8983万美元; 亦即每吸纳1亿美元的外资需投入

1.113平方公里的土地。从2003年7月起全省暂停新设立和扩建各类开发区的审批。2003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79起,涉及耕地面积1205.85公顷,撤并各类省级以下“开发区”637个、恢复耕种用地4350.73公顷。另外,苏南开发区的地均生产总值分别是苏中、苏北的1.6、

1.46倍。

经过治理整顿,2004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了180亿美元,其中开发区约为120亿美元,扣除企业增资因素,至少节约了土地100平方公里。2004年13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生产总值超过5.68亿元,实现了省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的生产总值为3.OS 亿元以上。

【答案】本案例说明了以下问题:

(1)解决了在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基础上,实施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