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哲学801西方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契约论

【答案】《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提倡的民主理论风靡全世界,并且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以及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2. 康德的他律

【答案】康德的他律是指由其他人而不是自己去立法,即理性在一种不由自己自由地制定的法则下活动的行为方式。自律是与他律相对应的,是指我们的意志决定我们如何行动,我们的意志由自身内在的理性法则决定。在伦理学中,他律的意志受外部原因决定; 而自律的意志由自己决定其行动,是自由的。他批判传统的道德理论从自身外部去寻求根据的观点,认为他律依赖利益,不是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是假言命令,而自律是绝对命令。

3. 实体

【答案】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 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4.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

【答案】黑格尔的自在自为是指绝对精神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是存在和本质、直接和间接、潜在和现实的具体统一和大全。这个全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概念的一个整体。自在是内在的潜在,是自我统一的和未反思的; 自为是现实和反思的,是展现自身和外化自身的。自在自为是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是完全的发展状态,事物在其中达到完满的状态。事物从自在发展为

自为,并最终发展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这符合黑格尔的“正题一反题一合题”的发展模式。

二、简答题

5. 简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的思想。

【答案】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的思想是指,奥古斯汀否认世俗哲学家将人类智慧当作幸福的观点,而认为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他认为基督教不仅同其他哲学一样以幸福为目标,还定义了真正的幸福,且提供给人们一条达到幸福的唯一正确途径。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不同于现实的哲学。

①在奥古斯丁的时代,人们普遍都认为,哲学是用来解答如何取得幸福生活这一问题的。在奥古斯丁看来,幸福是上帝赐予的福分,只有被上帝拯救过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只有认识并践履上帝智慧的人才能被拯教,只有《圣经》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也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

②奥古斯汀认为基督教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的区别是“真正的哲学”与“现世的哲学”的区别。奥古斯丁否定了世俗哲学家把人类智慧当作幸福的观点。他认为哲学家的智慧只会产生各种意见纷争,从而远离幸福的状态,是“现世的哲学”。

(2)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现世的哲学。

奥古斯丁并未完全否定现世哲学的价值,认为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现世的哲学。

①真理不是哲学家本人的发明,而是上帝恩赐予人类的财富,但是却被“邪恶不正当地奉献给恶魔”,基督徒“应该取回它们,用于传授福音”,基督徒可以合法地使用异教徒的精神财富。

②现世哲学要经过改造之后才能被利用,而非溺于现世哲学著作。因而,奥古斯丁可以站在理性辩护主义的立场对古代的文化遗产进行批判地利用和吸收,以建构他的基督教哲学。

6. 简述斯多亚派的世界公民的思想。

【答案】芝诺根据理性统一性的宇宙图景,提出有理性的人类应当居住在统一的国家之中。由此,他提出了“世界城邦”的理念。“世界城邦”是完善的国家,它的法律是由自然颁布的“正当律”或“公共法”,而不是人为约定的、在各城邦实施的法律。

(1)自然律

在芝诺看来,自然律是宇宙理性或“逻各斯”的无声命令,应该无条件地被人类理性所接受。芝诺以自然律的名义,主张摒除希腊城邦不合理的法律和习俗。

①平等

他认为,世界城邦没有阶级、种族和任何等级差别,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是互爱互助的兄弟。男女也是平等的,他们能够以自由结合方式组成家庭。世界城邦里没有殿堂、庙宇和法庭辩论,没有剧场和体育场,也没有货币。总之,凡是无助于德性的设施一律废止,让理性以自然方式起作用。

②责任

自然律的第一条命令是履行责任。芝诺把它定义为“与自然相一致的行为”。他说,由驱动力产生的行为,有些被赋予责任,有些没有责任,有些无所谓责任和非责任。“可以合理地加以辩护的行为”是区别有责任行为的标准。不仅人类负有责任,动物也有责任。简而言之,动物对一切有待实现的自然本性都负有责任,其责任包括自我保存、避害趋利、婚配繁殖。人还有组成社会的自然本性,因此,人对他人和国家负有责任。

(2)责任和德性的区别

责任和德性都是以自然律为根源的,但两者存在显著的不同:

①德性是终极目标,而责任是朝向德性的从属目标;

②德性适用于神和人,而责任适用于人和动物;

③德行的要求只有极少数有智慧的人才能达到,而一切人都能履行责任。

④德性所依据的自然律很难解释,但责任所依据的自然律却很容易解释,并用日常生活准则概括责任。履行责任是获得德性的必要条件。

7. 简述威廉·奥康区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观点。

【答案】威廉·奥康认为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

(1)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

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都是简单的认识。奥康认为命题有真假之分,可以通过两种认识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①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抽象认识,只通过词项之间的关系便能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这与对象存在与否无关,认识的是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②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直观认识,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比较词项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对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认识,而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偶然的。因此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2)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

直观认识与抽象认识形成的是关于事物的意念,均为简单的知识。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可以复合组成两种知识:

①证据知识,由直观知识组成,是偶然知识;

②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是必然知识。

8. 什么是“唯名论”? 其主要代表有谁?

【答案】(1)唯名论的内涵

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的观点必然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但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