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与影视表导演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浪潮
【答案】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型电影的风潮,这些影片一反过去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理想,甚至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对以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浪潮成为电影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时期。新浪潮电影的发源地是法国,这些电影主要以都市题材和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言论和作品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并输出国外,成为引领世界新浪潮电影的标志。
2. 《夏伯阳》
【答案】苏联导演瓦西里耶夫兄弟1934年摄制的影片,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期的代表作。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传奇式人物,影片根据夏伯阳部队政委富尔曼诺夫的小说改编,表现了红军前线将领夏伯阳勇猛顽强与精细机智相结合的作风,以及直率与幽默的性格。该片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和典范。
3. 《那山,那人,那狗》
【答案】霍建起的代表作,影片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送了一辈子信的乡村邮递员,在其快退休之际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儿子继续走父亲的老路。通过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他们经历的事情,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理解和亲情。影片展现了父子两代文化理念的冲突,最终以儿子的服从而告终。该片是90年代中国民族传统散文诗意电影的典范,获得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1999年第二十三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大奖,2000年第三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等荣誉。
4. 场面调度
【答案】场面调度即对荧幕空间中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合和安排。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格里菲斯
【答案】美国的格里菲斯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蒙太奇手法的创造者。他于1915年编导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早期电影的集大成之作。影片中,格里菲斯建立起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使影片可以叙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法则组接在一起,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格里菲斯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1916年,格里菲斯编导了《党同伐异》。
6. 科波拉
【答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1939年4月7日一),美国著名导演。新好莱均的辉煌时代在70年代a70年代的青年导演们重回类型电影的传统,试图开掘出经典类型电影的新元素,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中灌注个人的艺术追求。拍摄有《教父》《现代启示录》的科波拉就是典型代表。
7. 停机再拍
【答案】法国早期电影家乔治•梅里爱有一次在巴黎街头拍戏,摄影机出了故障,胶卷被卡住了。等排除故障再拍时,原先镜头拍摄的行驶的汽车早已开过,而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刚好走进镜头。等影片放映时,画面上正在行进的汽车突然变成了拉灵柩的马车,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由此发现“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这一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特技摄影方法之一。由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的拍摄方法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机身和镜头的景别,开机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对被摄景物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数量的增减,然后再开机拍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画面效果是景物一件件逐一呈现或逐一消失,也可以表现一个物体在画面上循着一定的路线移位,物件出现、消失或移位的速度取决于编辑时镜头的长短。
8. 香港新浪潮
【答案】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等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忱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许多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香港的电影工业正处于低潮,新浪潮的出现令电影工业迈向专业化。代表作品有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新浪潮导演是香港本土成长的一代,创造了风格化的香港本土城市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 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均表达了这些导演对香港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9. 《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于1916年编导的电影。影片有四个部分,格里菲斯运用平行【答案】《党同伐异》
蒙太奇的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四个故事交替出现。叙事从一个世纪跳到另一个世纪,从一个事件跨越到另一个事件,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了逐渐强烈的紧迫感,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在《党同伐异》中,平行交替蒙太奇所营造的“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的叙事模式得到了更多、更强烈的表现。
10.敖德萨阶梯
1925年,,【答案】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敖
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爱森斯坦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敖德萨阶梯”其实并不长,但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致的镜头反复组接,扩大了阶梯的空间,使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这种空间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煙灭的深刻印象。
11.西部片
【答案】西部片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一种类型电影,其主要内容在于表现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的一系列行为,以白人征服大陆、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西部片通过标准化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西部片有三个基本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如铁骑劫美;定型化的人物,如西部牛仔、警长;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沙漠。代表作品有《赤胆威龙》、《不可饶恕》、《荒野大镖客》等。
1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答案】1931年由苏联文学大师高尔基提出,一开始作为文学创作方法出现,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的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在几年后这种创作方法成为一种政治取向和普遍原则,不再仅仅针对文学创作和评论,而针对苏联所有的艺术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了苏联电影追求
,以此为原则的电影创作从1930年延续到苏联解体,在60多年里一共经历的目标(普多夫金语)
了5个阶段。
二、简答题
13.简述公路片的特点。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了一种以汽车和公路为典型叙事元素的电影,主人公命运和情节的展开往往和公路息息相关,这类影片被称为公路片。
(1)公路片诞生之初,多半是由当时好莱坞的青年导演执导,反映青年人失落、孤独、愤懑和反叛的生活方式。主人公多驾驶着各色汽车,怀着破碎的梦,疾驰在穷乡僻壤间。
(2)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公路片逐渐杂糅了更多的类型元素,其结构模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其中既有好莱坞的传统格局也有独辟蹊径的巧妙构思。影片《搭车人》把公路片引向了恐怖电影;《末路狂花》则改变了男性主宰公路片的老规矩;《雨人》运用公路片的构架表现了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而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完美的世界》则将公路片、伦理片、警匪片等诸多片种溶于一炉,适应了当代美国电影的新趋向——类型交汇。于是,有了“修正型公路片”的说法。公路片至今己非好莱坞所独有,许多国家均拍摄了相当数量的公路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