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909中西方音乐史[专业硕士]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宋代一种说唱艺术,产生于北宋时期,因以鼓为节拍,故而得名。其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色。表演时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北宋末年赵令畴为之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歌伴”兼任和唱与伴奏。赵令畴作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最早以说唱音乐形式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为宋代流传下来的鼓子词,也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品。

2. 京房六十律

【答案】京房六十律是由汉代律学家京房(公元前77一公元前37)所创的律制。京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发现“仲吕极不生”问题的律学家。据《后汉书·律历志》载,他在传统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60律。当生到第54律“色育”(仲吕以后各律京房皆自刨律名)时,与黄钟的音差只有3.6音分,人耳已很难辨别。因此,京房认为仲吕还生黄钟的要求已基本达到,在六十律中基本可以实现周而复始旋宫转调。六十律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古代律学史第二个发展阶段——探求新律时期的序幕,对后世律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3. “六代之乐”

【答案】“六代之乐”简称“六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六部作品及祭祀对象分别是: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用以祭天神; 尧时的《大咸》,用以祭地神; 舜时的《九韶》,用以祭四望; 禹时的《大夏》,用以祭山川; 商时的《大漠》,用以祭先妣; 周时的《大武》,用以祭先祖。前三部乐舞属于原始社会时期,都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作品则是歌颂了三代奴隶制统治者的文德武功,由前三部乐舞“颂神”转向后三部乐舞“颂人”,完全符合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之际文化性质的演变轨迹。“六代之乐”除用十祭祀大典之外,还在重大宴享活动中表演,因此,它兼有雅乐和燕乐的双重性质。今日,“六代之乐”早已名存实亡,只有《大武》的内容、结构、歌词还部分地在文献记录中保存了下来,但它集黄帝至西周初年六个时代的史诗、音乐精华为大成,是西周统治者一项伟大的文化创举。

4. 《广陵散》

【答案】《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汉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国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根据蔡邕《琴操》的记载,琴曲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琴曲共有

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后则表现了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正声则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气贯长虹、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为封建的道学家们所咒骂,宋代朱熹所说:“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由此,《广陵散》也成为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杀伐战斗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5. 姜夔

【答案】姜夔(1155一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音乐家,饶州都阳(今江西波阳)人。他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时期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却一直怀才不遇,后结识了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诗人和贵胃,过着浪迹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四处漂泊中写下了大量诗词和音乐作品。其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白石道人歌曲》中收有姜夔谱写的祀神曲《越九歌》10首、琴歌《古怨》1首和词调歌曲17首,词调歌曲包括2首古曲、1首填词作品和14首白度曲。姜夔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身世的悲吟,他的词调歌曲声韵优美、格调高雅,是保存至今仍可演唱的宝贵音乐遗产。

6. 唱赚

【答案】唱赚是汉族说唱艺术的一种,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由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的勾栏艺人张五牛在吸收流行于北宋汴梁的“鼓板”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是一种用鼓、板和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唱赚所用的脚本叫赚词,中间的曲调形式称作赚,后来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其所用曲调吸收了传统歌曲、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时有较大的难度。在音乐上表现为“同一宫调、一韵到底”。目前所见完整的赚词作品是保存在宋末元初陈元靓辑《事林广记》中的一套有词无谱的咏腻约的《园社市语》,《事林广记》中还有一幅“唱赚图”,展现了唱赚的表演场面。唱赚在宋代(主要是南宋)十分普及,据《梦梁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南宋时临安知名的唱赚艺人有数十人之多。

7. 朱载堉(1536-1611)

【答案】我国明代伟大的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河南怀庆府(今沁阳)人,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他的学识来自外舅祖何塘所遗著作与父亲的直接传授。青年时代因悲其父无罪而遭禁锢,筑土室于宫门外19年,潜心数律研究。厚烷复爵后,他虽以世子身份复入王宫,但已视功名利禄若浮云。潜心学术研究。晚年辞掉王位,自称“道人”,以著述终老。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其《乐律全书》。该书共47卷,其中汇刊的主要乐律学著作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新法密率”的计算成果最早见于

《律历融通》(1581年作序)。

8. 舞阳贾湖骨笛

【答案】舞阳贾湖骨笛是原始社会乐器,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属裴李岗文化。目前该遗址共出土骨笛近35件,系丹顶鹤的尺骨所制,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贾湖出土的骨笛,分散在不同的墓葬,其年代先后相差很人,可分为三个时期:①早期,距今9000多年至8600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②中期,距今8600至8200年左右,开有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③晚期,距今8200至7800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若干变化音。贾湖骨笛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现在仍能用于演奏的乐器。

二、选择题

9. 目前周代乐器见于记载的数量约为( )。

A. 四十余种

B. 五十余种

C. 六十余种

D 七十余种

【答案】D

【解析】据文献史料记载,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仅在《诗经》中提到的乐器就有三十余种,其器型逐步完善。

10.请选出以下哪首作品不属于姜夔的自度曲( )。

A. 《扬州慢》

B. 《秋宵吟》

C. 《凄凉犯》

D. 《玉梅令》

【答案】D

【解析】《白石道人歌曲》词调17首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其余皆是白石自度曲。

11.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份琵琶谱是( )。

A. 《大平琵琶谱》

B. 《敦煌琵琶谱》

C. 《五弦琵琶谱》

D. 《开成琵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