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
【答案】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有: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依存造成农业保护政策相互依赖,主要影响有:
①对农业保护作用的相互抵消;
②某一国家的政策费用会受到别国保护政策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农业保护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
①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保护高成本的生产和替代进口,会破坏出口市场的秩序;
②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用于限制进日,支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出日,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使进日市场缩小,残存的出口市场竟争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①对农民的支持是以牺牲本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②农业保护政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局部损失。
由于农民的收入是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从农业保护政策所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人们经常指责农业保护政策是将经济利益由最贫穷的社会群体向那些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转移,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以食物为主。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①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
农业保护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抑制国内消费,以促进出口,导致有补贴的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鼓励国内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使未受保护的生产者受损。
②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隔离,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隔离使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狭小和更加残缺,为应对市场的动荡而进行的调整又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扩大。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加剧了农产品过剩,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入”转为“奖出”。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向世界市场倾销剩余农产品,压低世界市场价格。
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出口量减少使其外汇收入下降,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遇到诸多困难。食品的低价格客观上还起到了刺激人
口大量增长的负作用。
2.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并加以阐述。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
(1)生产力水平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不同程度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决定产业结构的发展进程。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
(2)需求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就是生产的导向,也就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来安排农业生产,可以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较为顺利地进入到流通和消费领域,并实现其价值增值。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农业产业结构保持了多样性。
(3)地理环境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地理环境中一系列资源的组成特点、时空分布及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决定了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决定了产业结构模式在地域上的差异性。
(4)劳动力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
没有农业劳动力的参与和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可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的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
(5)资金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资金的配置和增长速度。
(6)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
①科学技术为提高农业各产业生产要素的功能和协作程度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②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了旧有农业产业部门的改造和新产业部门的建立;
③科技进步促使农业产业新格局的实现。
(7)农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环境政策等,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有: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农业的自然、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若应该或可能利用的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存在着闲置或浪费,则农业产业结构自然就不合理。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能保持和建立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呈良胜循环。
(3)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农业产业结构要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是农业各部门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构。只有遵循农业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发展。
评价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评价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不能只进行微观的分析,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宏观的考察,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 权利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权利
①发包方不得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②承包方有权获得流转收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5.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