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吗?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1)中国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②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a.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
③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
有些地方把不应当开垦的山林和草原大量地垦为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又有大量荒地和荒山长期荒废,得不到开发利用。
(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①因地制宜
根据各类土地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这既有利于使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又可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土地的需要; 还可做到地尽其利,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②节约用地
各种用地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状况,力求少用土地,尤其要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为了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档案;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十地管理; 严格控制各项基本建设用地,杜绝浪费十地的现象。
③保护资源
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切小可违背自然规律,只顾向自然界索取,而要注意保护整治,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各种营养物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平衡,坚决制止、消除对农业土地资源的污染,以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④有偿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才能在经济上体现土地的产权关系,才能促使用地单位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节约用地、因地制宜、保护资源三项原则的贯彻。
2.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
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并促进国际贸易。
(3)国际标准体系
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90多个国家级标准团体参加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
①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
②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③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
④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IS09000系列标准具有权威性,它的作用在于取得丁IS0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该项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4)食品可追溯体系
①食品标准委员会认为“追溯能力/产品追循”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欧洲主张使用追溯能力; 美国主张产品追循。
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③可追溯性是利用己记录的标志(这种标志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志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志己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
3.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a.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b.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 旬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c.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适龄人口,成为农业劳动力供给中的无效供给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d.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a.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不同的生产季节或不同的生产时期,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劳动时间长短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b.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内部各行业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极不相同,即使在一种行业内部,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时期,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c.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在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农产品社会总需求量的扩大,要求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与之相协调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核心,是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数量上的扩大。
②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