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医学高级)题库>第十三节蠕虫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旋毛虫病治疗过程中,体温下降后又再次升高要考虑出现了()

A . 过敏反应
B . 二重感染
C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 类赫氏反应
E . 心衰

女,33岁,农民。11天前出现腹泻,伴轻微腹痛,自服“黄连素”后好转,但4天前突起畏寒、高热、体温39℃,伴全身疲乏,1天前出现全身肌肉剧烈疼痛不能行走。体检发现:眼睑与面部水肿,结膜充血,四肢肌肉触痛明显,WBC12×109/L,PLT120×109/L,EOS0.48×109/L。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胆囊炎。 菌痢。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病原治疗首选药物是() 阿苯达唑。 吡喹酮。 氯喹。 四环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在临床中对旋毛虫病和伤寒鉴别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稽留热。 眼睑与面部水肿。 皮疹。 头痛、全身酸痛。 腹泻。 感染旋毛虫后,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主要由什么决定() 患者的年龄。 旋毛虫的数量。 患者的性别。 旋毛虫的数量和患者的免疫力。 患者的职业。 旋毛虫病的传播方式为() 呼吸道传播。 生食肉类。 体液传播。 虫媒传播。 接触传播。 旋毛虫病治疗过程中,体温下降后又再次升高要考虑出现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旋毛虫病治疗过程中,体温下降后又再次升高要考虑出现了类赫氏反应。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