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 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
2. 双边垄断
【答案】双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在要素市场上作为生产要素的买方也是垄断者。双边垄断是一种特殊的不常见的形式,即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是唯一的垄断者。在这样的市场中,一般买方垄断势力和卖方垄断势力可能相互抵消,买方垄断力的存在可能减弱了卖方垄断的效力,或者卖方垄断力的存在减弱了买方垄断的效力。而这种情况下的均衡也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结果。
如果出现双边垄断,究竟在什么样的价格上成交,成交量多少,具有不确定性,这只能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实力来决定。在双边垄断的情况下,讨价还价的结果可能是:买方垄断者倾向于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而卖方垄断者则倾向于价格由边际价值决定。
3.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规模报酬是所有要素投入扩大相同倍数所引起的产出变化情况,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规模经济涉及规模与成本的关系。两者的联系是,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
4. 效用可能性曲线
【答案】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概括了社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消费者A.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中,横轴U A 表示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纵轴U B 表示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当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只能以降低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为代价。
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整个效用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在曲线的右上方区域,是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无法达到的,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区域; 在曲线的左下方区域,是“无效率”区域; 曲线上点表示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
效用可能性曲线
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对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是,由于效用水平的高低本来就是一个序数概念,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及凹凸性等无法得知。
二、论述题
5. 试论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矫正措施。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
(1)垄断及其矫正措施
实际上,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垄断、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当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垄断的产生使得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
②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
③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④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⑤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2)外部影响及其矫正措施
外部影响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换句话说,即使假定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争的,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③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
(3)公共物品及其矫正措施
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用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小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应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大多数有特殊意义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或政府通过组建国有企业来生产或向市场提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国防、公安等。
政府应提供多少公共物品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问题的难点所在。现在更多的推荐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例如投票,来表决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显然,虽然用投票的方法决定公共物品的支出方案是调节公共物品生产的较好方法,但投票方式并不总能获得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支出水平。
(4)不完全信息及其矫正措施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信息不能全面地把握,不能完全利用交易有关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或不完全性。一旦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