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戴河会议

【答案】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商业工作、教育方针、加强民兵工

,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作等问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公社。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全国范围内很快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2. 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3. “863计划”

,1986年3月,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根【答案】:863计划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据中科院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组织全国二百多位知名专家在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论证的基础上拟定。1986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该计划提出了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高技术领域的奋斗目标,包括涉及这7个领域的15个科研主题、100多个专题近1000个研究课题。这个计划是一项具有明确国家目标的国家科技计划,对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跨世纪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4. “大包干”

【答案】“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创,是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它是在承认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经营形式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克服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等弊病,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5.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基本含义是:①鉴于帝国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现在又企图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所以不能给予

其合法地位;②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捣乱,应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再与其建交;③为了防止帝国主义颠覆和破坏,应禁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新闻机构及文化教育机构的非法活动。具体措施有:①收回外国兵营;②整顿海关及税收;③限制外轮驶入中国内河;④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及房地产;⑤停止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外国新闻机构的活动;⑥整顿教会及外国人兴办和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和救济活动。

6. 梁方仲

【答案】梁方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和明清史学家,他毕生都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对明代财政史的研究则是他的研究核心和精华,成绩十分突出,梁方仲先生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7.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与苏联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共同签订。《条约》包括前言和6个条款,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是: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国家的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条约》的缔结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帮助,更使我国获得了可靠的国际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8. 九一八事变

【答案】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侵占中国东北而制造的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并反诬中国军队,炮轰沈阳北大营,进而侵占东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口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9. 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10.一月革命

【答案】一月革命,又称“一月风暴”,是指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发起的向上海市党政领导机关夺权的事件。1月2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等二十多个造反组织在江青、张春桥的指使下,成立了“打倒上海市委大会筹备会”。4日,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的名义从北京回到上海,积极准备夺取上海市委的权力。4日和5

日,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被“造反派”夺权。6日,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工总司”等32个造反派组织在上海人民广场召开大会。会议宣布,不再承认陈丕显、曹荻秋为上海市市委书记、市长,并要求党中央彻底改组上海市委。此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实际权力落到了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一伙手中,拉开了“全面夺权”的序幕,继而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局面。

11.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12.东西文化论战

【答案】东西文化论战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东西文化能否调和及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二、论述题

13.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答案】(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①中国人民反内战运动高涨

②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不得人心

③国民党内战准各不充分

④美国政府的调解与撮合

⑤共产党为促进和平建国,积极主动

(2)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

①政府组织

国民党代表王世杰竭力回避“改组”“联合政府”等字眼,带有明显的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性质。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发言中就国民党的言论进行发问,旨在揭露其反民主的性质。

②施政纲领

通过了以中共的草案为基础的《和平建国纲领》。

③军事问题

通过了“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以政治军”等原则规定,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