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2. 黄炎培
【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3. 训政时期纲领
【答案】训政时期纲领是国民党结束军政实行训政之后的施政准则。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作为约法未制定之前的施政准则。训政纲领规定政权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 代行之; 闭会期间由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政权”
国民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拥有训政时期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解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等。
4.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
,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
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5.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
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6.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7. 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8. 国民会议运动
【答案】国民会议运动是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并发表《北上
,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宣言》
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各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9. 法币
【答案】法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一种不兑换纸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银元流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曾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后来不断贬值,1948年为金圆券所取代。
10.济南惨案
【答案】济南惨案是日本在山东济南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又称五三惨案。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征讨张作霖,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中国军民开枪,杀死国民政府公使蔡公时,中国军民死伤近八千人。济南惨案影响最深远的后果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国民族主义抗御外敌的使命就压倒了其民族国家的建设。
11.胡汉民
【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12.“四清”运动
【答案】“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击。1965年1月,党中央对“四清”运动中的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却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顿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观点和口号,成为文革把矛头指向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理论根据。
二、论述题
13.列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①本国资本主义萌芽。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③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条件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答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来自实践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创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1950年与1952年,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热潮,同时,马、恩、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