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初级会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相关性与可靠性
【答案】(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以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反馈价值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以后,能够据以修正某些以前的认识;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小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所谓无重大误述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的内容; 所谓完整性,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问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谨慎性或稳健性,是指当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从中选择—种不高估企业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增。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美国SFAC 为代表,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提,但究其背后,还是比较赞成相关性的优先性; 以英国ASB 为代表,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性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2.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答案】(1)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对会计要素进—步分类的项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会计科目作为—个体系包括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科目内容反映各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 科目级次反映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有以下四个:①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②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③要将统—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④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会计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连续、系统记录的形式(或工具)。
(2)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设置会计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结果的数据。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
账户通常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反映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都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本身没有结构; 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定的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且账户是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3. 总账与明细账
【答案】总账是概括地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是详细地反映其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是明细分类账的总括资料,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总分类账户称为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把明细分类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的“辅助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在登记时应该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的除外)。这就是说,每—笔经济业务,—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地登记; 另—方面还要在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具体的登记。
二、简答题
4.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案】其他货币资金是指性质与现金、银行存款相同,但其存放地点和用途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存出投资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1)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2)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了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3)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4)存出投资款是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投资的现金;
(5)在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在月终时尚未到达,处于在途状态的款项。
5. 什么是劳务收入? 如何确认?
【答案】(1)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作业而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提供代购代销劳务取得的收入、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等。
(2)劳务收入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地估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
①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b.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 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d. 交易中己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如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用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年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己确认的收入
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年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己确认的费用
②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已经收同或预计将要收回的款项对己或预计将要收回的款项对己经发生劳务成本的补偿程度,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a.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应当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己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b. 如果己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应当按照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c.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当将己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6. 什么是收入? 有何主要特征?
【答案】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2)收入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无论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还是负债的减少,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最终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符合这一特征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3)收入不包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收入只包括企业自身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增加资产的同时,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
7. 有时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就大量收回现金; 有时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却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而且短期内难以收回,试分析这两种情况的销售对企业各会计要素和现金流动的不同影响。
【答案】对于—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个产销的统—体,企业—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处理和解决好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