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916中国地理[专业硕士]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①生态系统的组分
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a. 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 2O 、CO 2、O 2、各种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
b. 生产者
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蓝藻、为数不多的光合细菌与化学能合成细菌。
c. 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d.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把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有机残体等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利用。
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
a.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包括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b. 食物网
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错综联结形成复杂的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网络,即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主要指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决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食物网的结
构越复杂。
c. 营养级
是指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 (2)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
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主要过程。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即一次性穿过生态系统而不能再次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能量的不断输入和流转维持了各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存在。
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等。
2. 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答案】(1)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
①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区别造就了陆地与海底地貌的差异。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
②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③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小相同。
④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植物根系由疏到密,由短到长,由细到粗,致使岩石裂隙扩大以至崩裂,即根劈作用,是植物导致岩石机械风化的典型例子。
(2)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②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堤筑坝约束河流或迫使其改道,从而改变冲积扇与冲积平原的发展道路。
3. 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地貌演化阶段。
【答案】地表在流水作用下,其地貌形成与发育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这
三个阶段合一旋回,称为侵蚀旋回。
(1)幼年期阶段
河流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开始时水文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的分水地。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河流比降开始加大,坡折增多,横剖面呈V 形,谷坡较陡。坡顶与分水地面有一明显的坡折。这时谷坡上的崩塌、坠落和滑坡很活跃。后来,水系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加深,较大的河流逐渐趋于均衡状态。此后,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大于河流下切的速度,河谷不断展宽。整个时期的地势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
(2)壮年阶段
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岭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但这时的谷坡仍然较陡峭,崩塌、滑坡过程仍然很活跃。随着谷坡侵蚀过程的不断进行,谷坡逐渐减缓,山脊变得浑圆,谷坡上的岩屑很多,谷坡上部的岩屑通过十溜或土壤蠕动向下搬运,下坡的岩屑主要是受流水片状冲刷和谷坡侵蚀,这时在谷坡下半部常形成凹形坡。壮年期阶段的主河一般都已趋于均衡状态。到壮年期最后阶段,较小的支流也渐渐趋于平衡状态,这时的河谷比较开阔,山脊也浑圆低矮。
(3)老年期阶段
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将渐渐下降,地面成微微起伏的波状地形。河流蜿蜒曲折,河谷展宽,谷坡较稳定。如果有局部坚硬岩石区,因抗侵蚀力强而保留有突出的山丘,孤立在周围平缓起伏的地形之上,称为侵蚀残丘。整个地面称为准平原,它代表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
上述流水地貌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理想的简化模式。其实流水地貌的发育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在地壳上升的同时,河流就开始下切;②地壳运动的方向和强度是经常变化的;③河流地貌在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地理条件变化:④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是矛盾的对立统一;⑤地貌发育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发展的变异等。
4.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生物群落的含义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生物群落的特征
①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群落的组成取决于两个条件:
a. 组成的物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
b. 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平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形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
②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