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916中国地理[专业硕士]之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地下水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答案】(1)地下水分类的原则
地下水分类的原则:一种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另一种则是综合考虑地下水的若干特征进行分类。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盆水、卤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理藏条件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
①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受气候、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强烈。上层滞水的动态主要决定于气候、隔水层的范围、厚度、隔水性等条件。
②潜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这个自由表面就是潜水面。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多数情况下,潜水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以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潜水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③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隔水项板妨碍含水层直接从地表得到补给,故自流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
2. 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答案】(1)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此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以下四种: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水、无机盐、空气、岩石等。它们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是各类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或氧化还原反应来合成有机物,往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维持稳定。
③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范围很广。它们通过捕食、寄生,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能量。
④分解者:多是各类细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它们可将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可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从而完成物质循环。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生态系统的结构
任一生态系统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结构实现其功能,结构影响功能的效果,所以结构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除形态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外,最重要的是由食物或营养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如草一兔一狐狸。受能量传递效率的限制,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 使食物链不可能太长,一般仅由3~5个环节构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更复杂的营养结构的一个组成单元。
②食物网
自然界生物间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样简单。实际上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生活着许多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使若干个食物链同时存在,这些食物链上的一些动物常常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几种动物,而它本身又可能被不同的消费者所食。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错综联结形成复杂的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网络,即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主要指食物网。
③营养级
为使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变得更加简明和便于进行定量的能流分析与物质循环研究,生态学家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基础卜又提出了营养级概念。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力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称做一个营养级。换句话说,在食物网中从生产者植物起到顶部肉食动物止,在各食物链上凡属同一级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就是一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①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 2O 、CO 2、O 2、各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糖类、腐殖质等有机物质。它们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源泉,并共同组成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成为生物活动的场所,所以它们是维系生物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②生产者
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蓝藻、为数不多的光合细菌与化学能合成细菌。它们是生态系
统中的自养成分,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吸收的无机物合成为葡萄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为一切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③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们不能利用太阳能制造食物,只能依靠植物为食物获取所需的能量,维持其生存。消费者根据其食性不同又分为:
a. 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物资源的动物,如牛、马、羊、食草昆虫和啮齿类等,属于第一级消费者。
b. 肉食动物。以捕捉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
④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把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有机残体等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利用,所以分解者又称为还原者,它们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4.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案】(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2)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①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 2、CH 4、H 2S 、N 2O 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
③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5. 何谓洪水和枯水? 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答案】(1)河流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由于大气降水量有年际变化,河川径流也有年际变化。洪水和枯水是河川径流两个重要的特征值。
①洪水的定义:
洪水是指短时间大量降水在河槽内形成的特大径流。洪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降雨量;二是水流量,水流量的多少与森林的多寡与之直接相关。洪水的形成与暴雨的特性、流域特性、河槽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系。
②枯水的定义:
枯水是指缺少地表径流,河槽水位下降甚至枯竭(断流)的现象。枯水期间河川径流主要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