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4企业管理综合之《企业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常见信息的定义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答案】常见信息的定义主要有:
(1)信息论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定义而加以引用。
(2)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定义加以引用。
(3)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4)物理学家提出了“信息嫡”的概念,用信息嫡描述系统与环境交流信息的程度。
(5)电子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认为“信息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
(6)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7)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举例略。
2. 跨国公司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卜国家经营业务的企业实体,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
一经济部门经营; 这种企业在‘个决策体系中经营,因而具有协调的政策和共同战略; 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互相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贡任。跨国公司的特征包括:
(1)跨国公司面向多国市场环境,其经营管理更加复杂;
(2)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3)跨国公司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4)跨国公司对组织管理要求高,要求跨文化管理;
(5)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复杂,涉及多种财务风险。
3. 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干什么? 它对管理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和詹姆斯·马奇。决策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观点主要有:
(1)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2)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
(3)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决策的过程至少应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 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 对该方案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各个阶段有可能相互交错,因此决策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4)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决策过程己经形成固定的程序和步骤。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解决这两类决策的方法一般小同。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某些非程序化决策可以转变为程序化决策。
决策管理学派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石出。
4. 试述六西格玛的业绩改进模型。
【答案】六西格玛的业绩改进模型为DMAIC ,分别代表改进的五个阶段,即界定阶段(define ). 测量阶段
(measurement}、分析阶段(analysis )、改进阶段(improvement )和控制阶段(control )。 六西格玛项目选定之后,团队中不同的成员一起合作,依照这个过程的五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六西格玛突破性改进。团队的工作从一个问题的陈述到执行解决方案,中间包含许多活动。通过DMA 工C 过程的活动方式,团队成员可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完成项目使命。
DMfAIC 是包含了项目管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技术综合而成的系统方一法。DMAIC 强调以顾客(外部+内部)为关注焦点,并将持续改进与顾客满意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强调以数据的语言来描述产品或过程业绩,依据数据进行管理,并充分运用定量分析和统计思想; 追求的是打破旧有习惯、有真正变化的和结果带有创新的间题解决方案以适应持续改进的需要:它强调面向过程,并通过减小过程的变异或缺陷实现降低风险、成本与缩短周期等。
DMAIC 过程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界定阶段。确认顾客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决定要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质量因素(CTQ ),将改进项目界定在合理范围内。
(2)测量阶段。通过对现有的过程的测量,制定期望达到的目标及业绩衡量标准,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 的输入X ,并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3)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输出y 的关键Xs#,即确定过程关键影响因素。
(4)改进阶段。寻找最优改进方案优化过程,输出Y 并消除或减小关键Xs#,使过程的缺陷或变异降至最低。
(5)控制阶段。使改进后的过程程序化,通过修订文件等方法使成功经验制度化,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维持过程改进的成果并寻求进一步提高改进效果的持续改进方法。
5.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管理控制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1)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就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系统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用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定量描述系统的一门科学。
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例如,控制的目的是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这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各种控制活动要有计划,循序渐进,这体现了系统的有序性; 在控制过程中,各种控制活动互相关联,控制活动与组织活动密切相关,这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2)信息论原理
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与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管理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管理控制过程就是信息获取、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决策的过程。所以,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3)控制论原理
控制论主要研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规律。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控制论原理己经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控制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主要技术是“功能模拟技术”,又称“黑箱方法”。它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并通过模型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管理意义卜的控制正是依据这一技术,通过调整系统的输入条件而影响系统的输出,使之符合管理的目的。
(2)MRPII 的特点
在闭环MRP 完成对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企业的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车间控制、能力需求、工艺路线、成本核算、采购、销售、财务等功能综合起来,实现企业生产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形成MRPII 系统,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MRPII 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进行生产、计划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排,把分散的工作中心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因而,MRPII 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成本核算要利用库存记录和生产活动记录:供应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计划上的按需供应;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赖于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大纲; 能力平衡过程是各下作中心的可用能力与生产计划中的能力需求的平衡过程; 设计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项生产活动相联系; 产品结构构成控制计划的重要方面,财务成本核算可及时进行,而不再是事后算账。这样,MRPII 系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