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655高等教育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4. 专家系统

【答案】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5.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6.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7. Instructional design

【答案】中文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8. 绩效技术

【答案】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PT )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简称HPT ).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 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 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9.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10.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二、简答题

11.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

【答案】(1)教育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②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⑤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⑥创新性:能否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2)技术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②交互性:课件的交互性较高。

③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④易操作性:操作简便、快捷。

⑤可移植性:移植是否方便,能否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⑥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⑦合理性:课件是否恰当的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⑧实用性:课件是否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3)艺术性方面的评价标准

①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②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③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12.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的内容,及其在教学媒体选择上的意义。

【答案】(1)主要内容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沦,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①做的层次,包括:

a.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b. 设计的经验

c. 演戏的经验

②观察的经验,包括:

a. 观摩示范

b. 野外旅行

c. 参观展览

d. 电视和电影

e. 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