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国际贸易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跨时贸易

【答案】跨时贸易是指用现在的商品换取未来的商品的交易方式。跨时贸易不是在某一时点上以一种产品交换另一种产品,而是在某一时段上用今天的产品来交换未来的产品。在跨时贸易中,生产可能性曲线表述的不再是一个经济在两种现期产品之间的交替,而是在现期和未来消费品生产上的交替。那些在未来消费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未来消费品,“进口”现期消费品,即以资本借入来完成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之间的交换,成为借债

“进国;而那些在现期消费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并“出口”现期消费品,

口”未来消费品,即推迟现期消费以换取更多的未来消费,因而成为资本的借出国。

2. 资本项目

【答案】资本项目是指1993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账户”的别称。1993年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原“资本账户”改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并细分为新的“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但是现在人们习惯上把“资本和金融账户”仍称为“资本账户”或“资本项目”。这样,“资本和金融账户”成为广义的资本账户,或广义的资本项目;而“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新的“资本账户”成为狭义的资本账户或狭义的资本项目。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购买或处置,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方面交易的账户。它分为两大部分: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是记录在资本转移的收取或支付、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购买或处置方面所有交易的账户。资本账户分为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购买或处置两类项目。金融账户是记录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方面所有交易的账户。金融账户按投资功能分为四类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包括贷款、货币和存款、其他资产等),以及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外国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以及其他债权本年末与上年末余额之间的差额)。

3. 倾销

【答案】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行为。倾销实际上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即厂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的收益。只要某种商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同的弹性,厂商就有采取倾销行为的动力。倾销的发生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厂商是价格制定者而非接受者;②市场相互分割,一国居民不能以低成本回购出口商品以套取差价。倾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偶然性倾销、间隙性或掠夺性倾销、长期性倾销。

4. 无差异曲线

【答案】无差异曲线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消费品的不同组合所描述出来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①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都代表一个效用等级;②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④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还有两条特殊的无差异曲线值得注意:一条为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另一条为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呈直角形状的曲线。

5. 集体行动

【答案】集体行动是指关于经济活动中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如果某项活动或者福利的获得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集体行动问题就出现了,即决策集体的每个成员必须单方面决定是否参与提供某种集体产品。因为集体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所以使得不为集体产品的提供付出成本的集团成员也可以获得集体产品。集团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个人的行动对集团利益的影响越小,集团内的成员“搭便车”的动机就越强烈。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个人的自愿,集体产品的供给将是不足的,集体产品不可能依靠个人的自愿提供来解决。因此,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6. 进口需求曲线

【答案】进口需求曲线是描述本国消费者的进口商品需求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关系的曲线。

显示了本国进口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在价格给量仅为

为所以本国的进口需求量为本国生产者的供给量会上升至本国消费者的需求量为本国生产者的供

如果价格上升为因此进口需求量也就降为那么本国消费者的需求量会降

这样,推导出进口需求曲线MD

是向下倾斜的。在点

7. 支持自由贸易效率没有贸易下的国内供给和需求相等,因而进口需求量为零。

【答案】支持自由贸易的效率依据是指,关税会给小国经济造成净损失(如图中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损失来自于关税扭曲了该国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动因。但是,采用自由贸易政策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消除上述扭曲并增进整个社会福利。因此,一国应实行自由贸

易政策,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8. 名义利率

【答案】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实际利率”的对称,是指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它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本金带来损失,只有把存款、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证收回的本金和利息之和与物价变动以前相当。因此,名义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二、综合分析题

9. 评价以下论点:“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实际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答案】对该问题的回答需要区分价格粘性还是价格弹性模型。

(1)在价格粘性模型下,一国货币供给量减少将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利用非抛补利率平价等式可知,本币名义汇率将升值。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胀,因此实际利率将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名义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预期通货紧缩。

,(2)在价格完全弹性的模型下(即长期分析,价格可调整)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实

际利率不变),本币名义汇率上升(根据购买力平价)。此外,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价格弹性模型,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本币名义汇率上升,它隐含了一个假设即预期实际利率不变。如果预期实际利率上升,那么预期本币实际汇率将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是由于现在实际汇率暂时性升值所致,那么名义汇率升值。

10.给定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国内实际GNP 的增加对汇率的短期影响是什么?

【答案】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国内实际GNP 增加会导致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如图所示,